《促织》

时间: 2025-01-11 05:03:53

札札草间鸣,促促机上声。

织女夜中起,明河檐外横。

一丝不入杼,疏密工未精。

岂知天孙巧,衣脱六铢轻。

人间唯贵重,暗虫休催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促织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札札草间鸣,促促机上声。
织女夜中起,明河檐外横。
一丝不入杼,疏密工未精。
岂知天孙巧,衣脱六铢轻。
人间唯贵重,暗虫休催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草地上,促织的鸣叫声和织女在机上工作的情景。织女夜里起来劳作,明亮的河水在屋檐外流淌。织机上丝毫未能穿入,织物的疏密程度还不够精细。谁知道天上的织女如此巧妙,轻薄的衣服只需六铢。人世间却只珍视这些,暗虫就不要催促它们完成。

注释:

  • 札札: 形容促织鸣叫的声音。
  • 促促: 形容织机声。
  • 织女: 传说中的女神,负责织布,常与牛郎相对。
  • 明河: 指银河,形容夜晚的美景。
  • : 织布用的工具,象征织布的过程。
  • 天孙: 传说中的天神,能巧妙织布。
  • 六铢: 古代的货币单位,形容轻薄衣物的轻便。
  • 暗虫: 指促织,不被人重视的虫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律诗和古体诗。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表现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促织》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夏夜,诗人通过描写促织的鸣叫与织女的工作,反映出生活的劳作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对世俗的重视与轻视进行了思考。

诗歌鉴赏:

《促织》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诗作,梅尧臣通过描写促织的鸣叫声,巧妙地将人间与天上、自然与劳动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独到思考。诗的开头用“札札草间鸣,促促机上声”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夏夜图景,草间的虫鸣与织机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对比与和谐的美感。接着“织女夜中起,明河檐外横”更是将人间的劳动与自然的景色紧密联系,织女的辛勤与银河的静谧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工作的价值。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价值的思考,“岂知天孙巧,衣脱六铢轻”,反映出诗人对世俗重视物质的批判。织女虽技艺高超,但人间却只重视物质的轻重,甚至连促织这样的暗虫也不被重视。整首诗既有对劳动的赞美,又有对世俗观念的思考,体现了梅尧臣对人性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札札草间鸣: 描述了夏夜草丛中促织的鸣叫声,声响清脆。
  2. 促促机上声: 织机上发出的声音,与虫鸣形成呼应,表现劳动的场景。
  3. 织女夜中起: 织女夜里起来工作,强调夜晚的安静与劳动的艰辛。
  4. 明河檐外横: 描绘银河在屋檐外的景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5. 一丝不入杼: 织物未能穿入,表现织女的工作尚未完成。
  6. 疏密工未精: 织物的疏密程度未能达到精细,暗示努力与成果之间的差距。
  7. 岂知天孙巧: 质疑人间对织女技艺的轻视。
  8. 衣脱六铢轻: 形容衣物轻薄,强调价值的相对性。
  9. 人间唯贵重: 反映人世间对物质的重视。
  10. 暗虫休催成: 促织虽劳作,但不被世人重视,暗示人生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札札”和“促促”的对仗,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 比喻: 通过“天孙”与“织女”的对比,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 拟人: 赋予织女以人的情感与劳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促织鸣叫与织女劳动的描写,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对人间物质价值观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劳动的尊重和对世俗观念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促织: 代表自然的声音,象征生命的活力。
  • 织女: 代表勤劳的象征,体现人类的创造力。
  • 明河: 象征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增强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札札草间鸣”描述的是哪个音响?
    A. 雨声
    B. 促织的鸣叫声
    C. 织机的声音

  2. “岂知天孙巧”中的“天孙”指的是谁?
    A. 织女
    B. 促织
    C. 天上的织布神

  3. 诗中提到的“六铢”是用来形容什么?
    A. 织物的重量
    B. 货币的轻重
    C. 生活的珍贵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描述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与《促织》中的夜景形成对比,但同样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感悟。
  • 《春夜喜雨》: 通过雨的意象与劳动的结合,呈现出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促织》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梅尧臣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