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渎神 张泌 〔唐代〕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 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帘影斜。 门外往来祈赛客,翩翩帆落天涯。 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树木上,寒鸦嘈杂地叫着,庭院里满是飘落的枫叶和芦花。 白天的灯笼在正午时分透过轻纱,画阁中的珠帘影子斜斜地投射。 门外,来来往往的祈福和赛会的客人,他们的帆船轻盈地落在遥远的天边。 回头望去,隔着江面,烟火缭绕,渡口边只有三两户人家。
注释:
- 古树:指年代久远的树木。
- 噪寒鸦:寒鸦的叫声嘈杂。
- 昼灯:白天的灯笼。
- 当午:正午时分。
- 轻纱:薄薄的纱帘。
- 画阁:装饰华丽的楼阁。
- 珠帘:用珠子串成的帘子。
- 祈赛客:前来祈福和参加赛会的客人。
- 翩翩:形容帆船轻盈飘动的样子。
- 天涯:遥远的地方。
- 隔江:隔着江水。
- 烟火:指远处的炊烟和灯火。
- 渡头:渡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泌,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静谧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身处江边,观察到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从而引发了对远方和宁静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江边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树、寒鸦、枫叶、芦花等自然元素,以及昼灯、画阁、珠帘等人文景观。诗中“古树噪寒鸦”一句,以动衬静,突出了秋日的寂寥;“昼灯当午隔轻纱”则通过光影的变化,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朦胧的美感。后两句“门外往来祈赛客,翩翩帆落天涯”和“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间烟火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树噪寒鸦”:古树上的寒鸦嘈杂地叫着,营造出秋日的寂寥氛围。
- “满庭枫叶芦花”:庭院里满是飘落的枫叶和芦花,增添了秋日的萧瑟感。
- “昼灯当午隔轻纱”:白天的灯笼在正午时分透过轻纱,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
- “画阁珠帘影斜”:画阁中的珠帘影子斜斜地投射,增添了一丝神秘和优雅。
- “门外往来祈赛客”:门外,来来往往的祈福和赛会的客人,展现了人间的繁忙。
- “翩翩帆落天涯”:他们的帆船轻盈地落在遥远的天边,象征着远方的向往。
- “回首隔江烟火”:回头望去,隔着江面,烟火缭绕,增添了人间烟火的味道。
- “渡头三两人家”:渡口边只有三两户人家,突出了宁静和孤寂。
修辞手法:
- 拟人:“古树噪寒鸦”中的“噪”字赋予了寒鸦以人的行为,增强了生动感。
- 比喻:“翩翩帆落天涯”中的“翩翩”比喻帆船轻盈飘动的样子,形象生动。
- 对仗:“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帘影斜”中的“昼灯”与“画阁”,“当午”与“影斜”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江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间烟火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远方和宁静生活的憧憬,以及对人间繁忙和孤寂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古树、寒鸦: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秋日的寂寥。
- 枫叶、芦花:代表着秋日的萧瑟和自然的循环。
- 昼灯、画阁、珠帘:展现了人文景观的优雅和神秘。
- 祈赛客、帆船:象征着人间的繁忙和远方的向往。
- 烟火、渡头人家:增添了人间烟火的味道和宁静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古树噪寒鸦”中的“噪”字是什么意思? A. 安静 B. 嘈杂 C. 沉默
- “昼灯当午隔轻纱”中的“当午”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早晨 B. 正午 C. 傍晚
- “翩翩帆落天涯”中的“翩翩”形容的是什么? A. 帆船 B. 客人 C. 烟火
- “回首隔江烟火”中的“烟火”指的是什么? A. 炊烟 B. 灯火 C. 烟花
答案:1. B 2. B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同样描绘秋日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张泌《河渎神》与杜牧《秋夕》:两者都描绘了秋日的景色,但张泌的诗更注重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细腻描绘,而杜牧的诗则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张泌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泌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