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题》

时间: 2025-01-27 05:02:03

放旷疏林下,清风吹鬓毛。

傍梅读周易,对酒歌离骚。

诗思秋云淡,古怀明月高。

五湖天地别,烟水绿平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旷疏林下,清风吹鬓毛。
傍梅读周易,对酒歌离骚。
诗思秋云淡,古怀明月高。
五湖天地别,烟水绿平蒿。

白话文翻译:

在宽敞的稀疏树林下,清风拂过我的鬓发。
在梅树旁阅读《周易》,对着酒杯吟唱《离骚》。
诗意在秋天的云淡中升腾,古老的情怀在明月高悬时涌现。
五湖四海彼此分隔,烟水弥漫,绿草平铺在蒿草之间。

注释:

  • 放旷:宽广、开阔。
  • 疏林:稀疏的树林。
  • 鬓毛:鬓发。
  • 傍梅:在梅树旁边。
  • 周易:古代经典著作,讲述易理。
  • 离骚:屈原的长诗,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忧愁。
  • 诗思:诗的情思。
  • 秋云:指秋天的云,通常比较淡薄。
  • 古怀:古代的情怀。
  • 五湖天地:指辽阔的天地间的分隔。
  • 烟水:水面上升起的雾气。
  • 平蒿:平坦的蒿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龙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流露出洒脱、清新之气,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创作于宋代,那个时代诗人们常常在自然中寻求灵感,诗作中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诗歌鉴赏:

《谩题》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哲理思考的诗。开篇“放旷疏林下,清风吹鬓毛”,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的自然景象,诗人在树林中感受着自然的抚慰,表现出一种超然洒脱的心态。接下来的“傍梅读周易,对酒歌离骚”,则将个人的修养与古代经典相结合,显示出诗人对文化的追求与对古典文学的敬仰。同时,诗人在酒杯中吟唱《离骚》,既是对屈原的致敬,也暗示了自身对情感的复杂纠结。

“诗思秋云淡,古怀明月高”一句,承接前文,表达了在空旷的秋天中,诗人的思绪随着淡薄的云彩飘动,古老的情怀如明月般高悬,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最后一句“五湖天地别,烟水绿平蒿”则将个人的思索与辽阔的天地相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一种孤独与疏离感。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古典诗歌的继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放旷疏林下: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林间环境,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2. 清风吹鬓毛:清风轻拂,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
  3. 傍梅读周易:在梅树下阅读经典,体现了对文化的重视和对智慧的渴求。
  4. 对酒歌离骚:与酒相伴,吟唱古诗,表现出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对情感的释放。
  5. 诗思秋云淡:秋天的云彩轻薄,诗人的思绪也随之轻盈,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6. 古怀明月高:古老的情怀如明月般清澈,暗示着诗人的情感深邃而高远。
  7. 五湖天地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分隔,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
  8. 烟水绿平蒿:描绘了一个烟雨迷蒙的景象,给人以悠远与宁静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月高”,将情怀比作明月,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梅、酒、月等意象均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反映诗人的情感状态。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体现了孤独而渴望沟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疏林: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心灵的宁静。
  • :象征高洁与坚韧,常被用来比喻品格。
  • 周易:象征智慧与哲理,代表传统文化的深度。
  • 离骚:象征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 明月:象征纯洁与思念,常引发诗人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风吹鬓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宁静
    C. 愤怒
    答案:B

  2. “傍梅读周易”中“梅”主要象征什么? A. 快乐
    B. 高洁
    C. 富贵
    答案:B

  3. 诗人通过“烟水绿平蒿”传达了怎样的意境? A. 繁华
    B. 孤独与宁静
    C. 忧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吴龙翰的《谩题》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反思,而李白则是通过酒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悟。两者都展现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