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伏波老子缚长虬,典护兰闱更两秋。学问只从苗脉看,辞章不响语言求。俱称脚迹门生好,无复颜行执事羞。夹袋中间富人物,更须为国贡琳球。
白话文翻译:
伏波将军般的英雄,束缚着长龙般的敌人,守护着兰闱已经两年。学问如同观察植物的苗脉,不求华丽的辞藻。都说门生的成就好,不再因执事而感到羞愧。夹袋中装满了杰出的人物,更应该为国家贡献珍贵的宝物。
注释:
- 伏波老子:指伏波将军,古代名将,此处比喻英勇的将领。
- 缚长虬:缚住长龙,比喻战胜强大的敌人。
- 典护兰闱:指守护重要的职位或职责。
- 苗脉:植物的幼苗,比喻学问的基础。
- 辞章不响语言求:不求华丽的辞藻,注重实质。
- 脚迹门生:指学生的成就。
- 颜行执事羞:因执事而感到羞愧,此处指不再因职责而感到羞愧。
- 夹袋中间富人物:比喻身边有许多杰出的人物。
- 贡琳球:贡献珍贵的宝物,比喻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文学造诣深厚,擅长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吴泳为某位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祝寿而作,通过比喻和典故,表达对其英勇和贡献的赞扬,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作者对一位英勇官员的赞扬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期望。诗中“伏波老子缚长虬”一句,以伏波将军的英勇形象,比喻这位官员的英勇和能力,而“典护兰闱更两秋”则强调了其长期的忠诚和守护。后文通过对学问和辞章的看法,表达了作者对实质而非形式的重视。最后两句,通过“夹袋中间富人物”和“更须为国贡琳球”,强调了这位官员身边有许多杰出人物,并期望他们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英勇和贡献的赞扬,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伏波老子缚长虬:以伏波将军的英勇形象,比喻这位官员的英勇和能力。
- 典护兰闱更两秋:强调其长期的忠诚和守护。
- 学问只从苗脉看:表达对学问基础的重视。
- 辞章不响语言求:强调实质而非形式。
- 俱称脚迹门生好:赞扬其学生的成就。
- 无复颜行执事羞:表达不再因职责而感到羞愧。
- 夹袋中间富人物:强调身边有许多杰出人物。
- 更须为国贡琳球:期望他们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伏波老子缚长虬”,以伏波将军比喻英勇的官员。
- 典故:如“典护兰闱”,引用典故表达守护职责。
- 对仗:如“学问只从苗脉看,辞章不响语言求”,形成对仗,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英勇和贡献的赞扬,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比喻和典故,展现了作者对一位英勇官员的赞扬,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伏波老子:英勇的将领形象。
- 缚长虬:战胜强大敌人的形象。
- 兰闱:重要的职位或职责。
- 苗脉:学问的基础。
- 夹袋:身边杰出人物的象征。
- 琳球:珍贵的宝物,国家贡献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伏波老子缚长虬”一句,比喻了什么? A. 英勇的将领 B. 战胜强大敌人 C. 守护重要职责 D. 学问的基础
-
“典护兰闱更两秋”中的“兰闱”指的是什么? A. 重要的职位 B. 学问的基础 C. 战胜强大敌人 D. 英勇的将领
-
诗中“辞章不响语言求”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华丽的辞藻 B. 实质而非形式 C. 学问的基础 D. 英勇的将领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对英勇和贡献的赞扬。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寄寓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与吴泳的《寿范漕》:都表达了对英勇和贡献的赞扬,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与吴泳的《寿范漕》:都寄寓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泳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吴泳的诗作。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诗作,有助于比较和理解。
- 《王安石诗选》:收录了王安石的诗作,有助于比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