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添酒中六咏·酒枪》

时间: 2025-01-10 23:11:33

象鼎格仍高,其中不烹饪。

唯将煮浊醪,用以资酣饮。

偏宜旋樵火,稍近余酲枕。

若得伴琴书,吾将著闲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添酒中六咏·酒枪

象鼎格仍高,其中不烹饪。
唯将煮浊醪,用以资酣饮。
偏宜旋樵火,稍近余酲枕。
若得伴琴书,吾将著闲品。

白话文翻译:

这口大鼎仍然高高在上,却没有用来烹饪。
只是将浑浊的酒煮热,以便酣畅地饮用。
特别适合在柴火翻滚的时刻,微微靠近我醉卧的床榻。
如果能够有琴棋书画相伴,那我就可以悠闲地品味这份乐趣。

注释:

  • 象鼎:古代一种器具,用于烹饪或盛放食物,象征着丰盛的饮食。
  • 煮浊醪:指煮浑浊的酒,醪是指酒的意思。
  • 资酣饮:资,供给;酣饮,畅快地饮酒。
  • 旋樵火:意为柴火翻滚,表示正在生火。
  • 余酲枕:余,表示余下的;酲,醉酒的状态;枕,床榻。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古代饮酒文化的反映,诗中的“酒”象征着闲适的生活和雅致的情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饮酒与艺术相结合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皮日休,字梦得,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酒兴,常以自我为中心,透露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皮日休在闲暇时刻,或是在饮酒作乐之际,表现了他对饮酒、闲适生活的热爱。诗中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超然态度,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风气。

诗歌鉴赏:

这首《酒枪》不仅仅是一首饮酒诗,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表达。诗人在高高的鼎旁,不是烹饪美食,而是用来煮酒,这种反差显示了他对传统的超越与对酒的热爱。饮酒在古代往往与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诗中有一种闲适的气息。诗人偏爱在柴火翻滚的背景下,享受酒醉的状态,似乎是在向世俗的纷扰告别,寻求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提到的“伴琴书”,更是将饮酒与文人雅趣结合,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透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仿佛在告诉读者,生活的乐趣不在于物质的追求,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象鼎格仍高:象征着丰盛的饮食、传统的生活方式。
  2. 其中不烹饪:强调诗人对饮酒的偏好,而非传统的烹饪。
  3. 唯将煮浊醪:酒是诗人的主要内容,浑浊的酒反而显得亲切。
  4. 用以资酣饮:进一步明确饮酒的目的。
  5. 偏宜旋樵火:图景生动,柴火的燃烧象征着欢乐的气氛。
  6. 稍近余酲枕:表现出诗人醉意朦胧的状态。
  7. 若得伴琴书:引入文人雅趣,体现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8. 吾将著闲品:最终的悠闲心态,表达对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鼎比作饮酒的器具,反映了诗人对饮酒艺术的赞美。
  • 对仗:如“旋樵火”与“余酲枕”,形成了生动的意象对比。
  • 拟人:将酒与人类生活相结合,体现酒的生活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饮酒与闲适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内心快乐的追求。通过诗歌,读者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品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欢愉与放松,代表作者的生活态度。
  • 柴火:生动的图景,象征着温暖与生活的气息。
  • 琴书:代表文人雅趣,体现文化生活的丰富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象鼎”主要用来做什么?

    • A. 煮食
    • B. 盛酒
    • C. 烹饪
    • D. 以上都不是
  2. 诗人希望在饮酒时有怎样的伴随?

    • A. 朋友
    • B. 琴书
    • C. 食物
    • D. 酒杯
  3. “余酲枕”中的“酲”是什么意思?

    • A. 醉酒
    • B. 醉意
    • C. 酒量
    • D. 酒杯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饮中八首》
  • 王维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饮酒的热爱,但李白的语气更加豪放激昂,而皮日休则显得更加悠然自得。
  • 杜甫《饮中八首》:杜甫的饮酒诗更注重社会现实,而皮日休则更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与闲适生活的享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皮日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