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时间: 2025-01-10 19:13: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作者:岑参 〔唐代〕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白话文翻译:
在暮春时节,我告别故乡的树木,站在晚霞映照的渡口楼上;
想起伯夷那段往事,他在首阳山寻求归隐,但却没有轻便的舟船可供前往。
于是我登上关城,向下俯瞰洪河奔流,
自从巨灵神开辟了这条河流,血流成河已有千万个秋天。
我想起潘江的诗赋,想起曹公的雄图伟业,
河川之上有许多往事,令人感到凄凉的回忆充盈心头。
注释:
- 伯夷:古代隐士,因不愿为非作歹而选择隐居,象征忠贞。
- 首阳:指首阳山,伯夷隐居的地方。
- 巨灵:古代神话中的大神,传说中开辟江河。
- 潘生:指潘江,古代有名的诗人。
- 曹公:指三国时期的曹操,以谋略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莲,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以其壮丽的边塞诗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岑参曾多次出征边疆,诗题多与边塞、战争、自然风光有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岑参晚年,正值他归乡途中,回望昔日的边塞生活与历史,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的开头以“暮春别乡树”引入,展现了一种离别的伤感情绪。接着,诗人通过提及伯夷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诗中“欲往无轻舟”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困境。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通过高处俯瞰的视角,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感叠加,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尤其是“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不仅在描绘历史的悲壮,更在反映战争带来的无尽悲哀。
最后,诗人在总结历史时提到的“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敬仰。整首诗以凄凉的情感贯穿,充满了对过往的追思和对现实的沉重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春别乡树:在暮春时节告别故乡的树木,表达离愁。
- 晚景低津楼:傍晚的景色映照在渡口的楼上,渲染了气氛。
- 伯夷在首阳:提到历史人物伯夷,代表理想与隐居。
- 欲往无轻舟:无舟可渡,暗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遂登关城望:登上关城,俯瞰周围的景象。
- 下见洪河流:看到洪河滚滚而流,象征历史的流逝。
- 自从巨灵开:提及洪河的开辟,暗示历史的悲剧。
- 流血千万秋:历史的悲惨与战争的代价。
- 行行潘生赋:提到潘江的诗赋,唤起历史的记忆。
- 赫赫曹公谋:提及曹操的雄图,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川上多往事:河川上有许多往事,感慨历史的悠久。
- 凄凉满空洲:感到空旷与凄凉,表达深沉的思考与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历史与自然景观结合,借景抒情,深化情感。
- 排比:如“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增强了叙述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人生理想的惋惜,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树:故乡的树木,象征根与归属。
- 洪河:历史的流逝,象征记忆与时间的无情。
- 伯夷:理想的象征,隐士精神的代表。
- 关城:历史的见证,象征着征战与归途的交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隐士是谁? A. 曹公
B. 伯夷
C. 潘生
答案:B -
诗人登上关城的目的是什么? A. 休息
B. 观景
C. 战斗
答案:B -
“流血千万秋”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灾害
B. 战争的代价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岑参的作品多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与历史厚重感,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则更多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历史的结合。两者均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往事的思考,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岑参相关研究论文与传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