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胜之学士转运赏西园芍药》
时间: 2025-01-27 04:02: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王胜之学士转运赏西园芍药 邵雍 〔宋代〕
此物扬州素所闻,今于洛汭特称珍。 雅知国色善移物,更着天香暗结人。 欲殿群芳仍占夏,得专奇品不须春。 日斜立马将归去,更倚朱栏看一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的是在洛阳的西园观赏芍药的情景。诗人提到,芍药在扬州早已闻名,而在洛阳的洛汭地区,它更是被视为珍宝。诗人赞赏芍药不仅因其国色天香,还因为它能够悄然吸引人心。尽管芍药想要在众多花卉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它并不需要春天的到来就能展现其独特之美。当太阳西斜,诗人即将离去时,他再次倚靠在红色的栏杆上,多看了一会儿这美丽的芍药。
注释:
- 扬州:地名,古代著名的文化中心,以花卉闻名。
- 洛汭:洛阳的别称,汭指河流弯曲处,这里指洛阳地区。
- 国色:形容女子美貌,这里比喻芍药的美丽。
- 天香:指花的香气,这里指芍药的香气。
- 殿群芳:在众多花卉中占据重要位置。
- 奇品:指特别珍贵或独特的物品,这里指芍药。
- 朱栏:红色的栏杆,常用于园林建筑中。
诗词背景: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这首诗是他在洛阳与王胜之学士一起观赏西园芍药时所作。洛阳自古以来就是花卉繁盛之地,芍药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然成为诗人赞美的对象。诗中通过对芍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芍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细腻感受。诗中“雅知国色善移物,更着天香暗结人”一句,既描绘了芍药的美丽和香气,又隐喻了其能够悄然打动人心。诗人通过对芍药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咏物诗。
诗词解析:
- 首句“此物扬州素所闻”,点明了芍药的名声,扬州作为花卉之乡,芍药的名声自然不凡。
- 第二句“今于洛汭特称珍”,说明了在洛阳,芍药同样被视为珍宝,强调了其珍贵性。
- 第三句“雅知国色善移物”,用“国色”形容芍药的美丽,暗示其美貌非凡。
- 第四句“更着天香暗结人”,用“天香”形容芍药的香气,暗示其香气能够悄然吸引人心。
- 第五句“欲殿群芳仍占夏”,表达了芍药即使在夏季也能在众多花卉中占据一席之地。
- 第六句“得专奇品不须春”,强调了芍药的独特性,不需要春天的到来就能展现其美。
- 最后两句“日斜立马将归去,更倚朱栏看一巡”,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去时,再次欣赏芍药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国色”、“天香”等词语的使用,形象地描绘了芍药的美丽和香气。
- 拟人:如“暗结人”、“欲殿群芳”等表达,赋予了芍药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国色”对“天香”,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对芍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 芍药:作为诗中的主要意象,代表了美丽和珍贵。
- 国色:比喻芍药的美丽,代表了外在的美。
- 天香:比喻芍药的香气,代表了内在的美。
- 朱栏:作为观赏芍药的背景,增添了诗的色彩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国色”和“天香”分别指的是什么? A. 芍药的美丽和香气 B. 女子的美貌和香气 C. 洛阳的美景和香气 D. 扬州的美景和香气
-
诗人为什么在日斜时再次倚栏观赏芍药? A. 因为芍药在夕阳下更美 B. 因为诗人对芍药的留恋 C. 因为诗人即将离开 D. 因为诗人喜欢红色的栏杆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相比,邵雍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芍药的细致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注重对花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花卉文化》:详细介绍了中国的花卉文化,包括芍药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