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清都》
时间: 2025-02-04 17:36: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宴清都》
作者: 陈允平 〔宋代〕
听彻南楼鼓。寒宵迥玉壶冰漏迟度。重温锦幄,低护青毡,曲通朱户。
巡檐细嚼寒梅,叹寂寞孤山伴侣。更信有铁石心肠,广平几度曾赋。
寒深试拥羊裘,松醪自酌,谁伴吟苦。摩挲醉眼,阑干笑拍,白鸥惊去。
梁园胜赏重约,渐玉树琼花处处。怕柳条未觉春风,青青在否。
白话文翻译:
听到南楼传来的鼓声,寒冷的夜晚,玉壶里的水漏得很慢。重温那华美的帐幔,低低地护着青色的毡子,曲折地通向朱红色的门。
我在檐下细细品味寒梅,感叹着孤单的山伴侣。更让我相信,有的人心肠如铁石,广平曾几度为此赋诗。
在寒冷深处试着拥抱羊皮裘,独自品酒,谁来陪我吟唱这苦涩的诗篇。轻轻抚摩醉眼,靠在栏杆上笑着拍打,白鸥被惊飞而去。
梁园的美景重约,与玉树琼花处处相伴。担心柳条未觉春风,不知青青的柳叶是否已经苏醒。
注释:
- 南楼鼓:指南楼上的鼓声,象征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 玉壶:指盛水的器具,这里可能暗示时间的流逝(漏水)。
- 锦幄:华丽的帐幔,象征温暖的环境。
- 寒梅:象征坚韧与孤独的美。
- 羊裘:羊毛制成的衣服,象征温暖。
- 松醪:松树酿造的酒,表示自饮自酌的情境。
- 梁园:古代著名的游赏之地,象征美好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字子遥,号清都,南宋诗人。其作品大多以描写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宴清都》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吟咏梅花、春风等意象,表达对孤独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宴清都》是一首充满孤独与思考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寒冷的夜晚与温暖的环境,对比出内心的寂寞。开篇以“听彻南楼鼓”引入,令人感受到夜的静谧,而紧接着的“寒宵迥玉壶冰漏迟度”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缓慢与孤独的加深。重温锦幄、低护青毡的描写,展示了对温暖环境的渴望。
接下来的“巡檐细嚼寒梅”的画面,似乎在表达诗人对梅花的细腻观察,梅花在寒冷中绽放,象征着坚韧的生命力。这与“叹寂寞孤山伴侣”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对孤独的感叹,使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内心挣扎。
诗中提到的“更信有铁石心肠”,使我们认识到诗人对身边人的失望与无奈,期待有人能共鸣却又感到失落。最后的“怕柳条未觉春风”,更是将对春天与生命的渴望与现实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冷暖对比、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听彻南楼鼓:夜静时听到南楼的鼓声,暗示孤独。
- 寒宵迥玉壶冰漏迟度:寒冷的夜晚,水流缓慢,时间似乎停滞。
- 重温锦幄,低护青毡,曲通朱户:描绘温暖的环境,显示对温暖的渴望。
- 巡檐细嚼寒梅:细致观察寒梅,象征坚韧与孤独。
- 叹寂寞孤山伴侣:感叹孤独,缺乏真正的伴侣。
- 更信有铁石心肠:对冷漠之人的失望。
- 寒深试拥羊裘:在寒冷中试图找到温暖。
- 松醪自酌,谁伴吟苦:独自饮酒,感到孤独无奈。
- 摩挲醉眼,阑干笑拍:醉眼朦胧中,轻松洒脱的态度。
- 白鸥惊去:白鸥被惊飞,象征美好瞬间的消逝。
- 梁园胜赏重约:期待再次重游美好之地。
- 渐玉树琼花处处:美好的景象逐渐显现。
- 怕柳条未觉春风,青青在否:担心春天未至,柳条是否复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梅”比喻坚韧的精神。
- 拟人:如“白鸥惊去”,赋予白鸥情感。
- 对仗:如“重温锦幄,低护青毡”,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思考,以及对温暖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楼鼓:象征夜的静谧与孤独。
- 寒梅:象征坚韧与孤独的美。
- 羊裘:象征温暖与安全感。
- 白鸥:象征瞬间的美好与逝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楼鼓”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热闹的场景
B. 静谧与孤独
C. 春天的来临
答案:B -
“寒梅”在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绝望
C. 坚韧与孤独
答案:C -
诗人对“春风”的期待表现在哪一句?
A. “重温锦幄”
B. “怕柳条未觉春风”
C. “白鸥惊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陈允平:李白的诗常表现豪放与洒脱,而陈允平则更注重内心的细腻与孤独感。
- 苏轼 vs 陈允平:苏轼的作品多描绘人情与自然的和谐,陈允平则更多地探讨孤独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适合对宋代诗歌进行学习与研究。
- 《古诗词鉴赏》:提供诗词鉴赏视角与技巧,帮助理解古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