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秋作》

时间: 2025-01-22 01:02:16

已落关东叶,空悬浙右心。

寒灯随故病,伏雨接秋霖。

客话曾谁和,虫声少我吟。

蒹葭半波水,夜夜宿边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落关东叶,空悬浙右心。
寒灯随故病,伏雨接秋霖。
客话曾谁和,虫声少我吟。
蒹葭半波水,夜夜宿边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秋天的景象和作者的孤寂心情。关东的树叶已经落尽,浙右的心情依然悬挂在空中。寒冷的灯光伴随着我旧病的折磨,伏在雨中,迎接秋天的细雨。与客人聊天时,曾有谁能够和我共鸣,而虫鸣声中,我却很少吟唱。水边的芦苇随波摇曳,夜晚总有鸟儿栖息在附近。

注释:

  • 关东:指中国东北地区,秋天时树叶早已落尽。
  • 浙右:指浙江省的右侧,这里形容诗人的心情悬而未决。
  • 寒灯:形容寒冷的灯光,暗示孤独。
  • 故病:指旧病,表现出诗人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
  • 伏雨:指细雨连绵,伏在大地上。
  • 虫声:秋虫的鸣叫声,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蒹葭:芦苇,常用以象征孤独和忧伤。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是“虫声”与“蒹葭”常常在文人笔下出现,象征着秋天的凄凉和思乡之情。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优美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秋季,作者在城市中感受到秋天的寒冷与孤独,可能与个人境遇或社会环境有关。

诗歌鉴赏:

《城中秋作》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自己的孤独感。首句“已落关东叶”开篇直入秋景,给人以寒冷、寂静之感。接着“空悬浙右心”则表达了心灵的悬浮与无依,增加了情感的深度。诗中提到的“寒灯”与“故病”,不仅体现了身体的虚弱,也隐喻了内心的孤寂。诗人在与客人交谈之时,发现无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感受,虫声的鸣叫更是让他感到孤独。最后两句以“蒹葭半波水”结束,水与鸟的意象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流逝与自然的循环,诗人虽然身处城市,却不能逃避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已落关东叶”:描绘秋天的落叶,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2. “空悬浙右心”:表现诗人心情的悬浮与孤独,体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3. “寒灯随故病”:寒冷的灯光陪伴着旧病,象征着孤独与痛苦。
    4. “伏雨接秋霖”:细雨与秋雨的交接,营造出凄凉的气氛。
    5. “客话曾谁和”:与客人交谈,却无人能懂自己的心情。
    6. “虫声少我吟”:虫鸣声中,诗人感到孤独,吟唱的声音愈发稀少。
    7. “蒹葭半波水”:水边的芦苇,象征着孤独与自然的联系。
    8. “夜夜宿边禽”:鸟儿在夜晚栖息,暗示生命的延续与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寒灯比喻孤独的生活状态。
    • 拟人:虫声与诗人的吟唱形成对比,强调孤独感。
    • 对仗:如“寒灯随故病,伏雨接秋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孤独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的衰退与时间的流逝。
  • 寒灯:代表孤独与不安。
  • 虫声:秋虫鸣叫,代表凄凉的孤独感。
  • 蒹葭:芦苇,象征着脆弱与孤独。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已落关东叶”意指什么?

    • A. 秋天来临
    • B. 春天的生机
    • C. 夏天的炎热
  2. “寒灯随故病”中,寒灯象征着?

    • A. 温暖的家
    • B. 孤独的生活
    • C. 快乐的回忆
  3.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城中秋作》与李白的《月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孤独和思乡之情的感受,但李白的情感更为激昂,周贺则显得更加细腻和沉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相关古诗词分析书籍
  • 在线古诗词研究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