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丁未春日瓶中梅殊未开二首
作者:范成大
夜雪腊前冻,朝阳春后苏。
人怜疏蕊瘦,花笑病翁臞。
露白能多少?寻春似有无。
诗催全不力,煮水换铜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在腊月时节,夜里下了雪,寒冷的天气让梅花未能绽放;而到了春天的早晨,阳光照耀,似乎又让万物复苏。人们对梅花稀疏的花蕊感到怜惜,而梅花却似乎在嘲笑那个因病而消瘦的老翁。露水虽白,但又能有多少呢?寻觅春天的气息,仿佛是有又似乎没有。写诗的动力似乎不足,甚至只是为了换壶煮水。
注释
- 腊前冻:腊月前寒冷的气候。
- 春后苏:春天来的时候万物复苏。
- 疏蕊瘦:稀疏的花蕊显得瘦弱。
- 病翁臞:形容因病而消瘦的老人。
- 露白:露水洁白。
- 寻春似有无:寻找春天的气息,似乎有又似乎没有。
- 诗催全不力:写诗的动力不足,难以集中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梅溪,江苏常州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也是园林设计的先驱之一。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日,正值梅花尚未盛开之际,诗人借梅花的迟开映射自己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作品中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范成大的这首《丁未春日瓶中梅殊未开二首》是一首充满春意的抒情诗,展现了他对梅花和春天的细腻感受。诗的开头通过“夜雪”和“腊前冻”勾勒出一个寒冷的冬日场景,给人一种凛冽的感觉,随后“朝阳春后苏”则展现了春天的来临,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人怜疏蕊瘦,花笑病翁臞”这一句中,诗人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现出对梅花的怜惜与对自己病弱状态的自嘲,既有对生命的感悟,也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接下来的“露白能多少?寻春似有无”则再一次强调了春天的微妙与不可捉摸,似乎春天的美好就在眼前,却又难以真正感受到。
最后一句“诗催全不力,煮水换铜壶”则显得颇为无奈,写作的动力不足,甚至只是在日常中寻求一些简单的乐趣。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雪腊前冻:描绘冬季寒冷的夜晚,下着雪,给人一种凛冽的感觉。
- 朝阳春后苏:早晨的阳光照耀下,春天的气息开始复苏,形成鲜明的对比。
- 人怜疏蕊瘦:人们对梅花稀疏的花蕊感到怜惜,表现出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 花笑病翁臞:梅花似乎在嘲笑因病而消瘦的老人,表现出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 露白能多少?:露水虽然洁白,但数量有限,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 寻春似有无:寻找春天的气息,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 诗催全不力:写诗的动力不足,反映出诗人心境的疲惫。
- 煮水换铜壶:简单的日常行为,象征着对生活的平淡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与人的情感相联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拟人:梅花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自然界的生动。
- 对仗:诗中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生命脆弱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 雪:象征寒冷与困境,体现了冬天的压抑感。
- 露水:代表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 铜壶:象征生活的平淡与琐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腊前冻”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D. 秋天 -
“人怜疏蕊瘦”中“疏蕊”指的是什么?
A. 稠密的花蕊
B. 稀疏的花蕊
C. 枯萎的花蕊
D. 燃烧的花蕊 -
诗中提到的“煮水换铜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享受生活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诗的热爱
D. 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国家的忧虑。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比较范成大的《丁未春日瓶中梅殊未开二首》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但范成大的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与国家的命运。两首诗在意象运用与情感表达上具有各自的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