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读书》

时间: 2025-01-11 05:14:57

稚子慵都睡,先生唤不应。

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

半醉聊今古,千年几废兴。

有怀人未会,不乐我何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读书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稚子慵都睡,先生唤不应。
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
半醉聊今古,千年几废兴。
有怀人未会,不乐我何曾。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秋夜,孩子们都懒惰地沉沉入睡,老师的呼唤也没有人应答。窗外传来的虫鸣声伴随着月光,深夜里的灯下,我正在读书。微微有些醉意,聊聊古今历史,不知多少兴衰更替。心中思念的人还未能相会,难道我曾有过快乐?

注释:

字词注释:

  • 稚子:幼小的孩子。
  • 慵:懒惰,疲倦。
  • 先生:在这里是指老师。
  • 虫声:虫鸣声。
  • 书册:书籍,读物。
  • 半醉:微微醉意。
  • 聊:随意谈论。
  • 今古:今时与古代。
  • 有怀人:心中思念的人。
  • 未会:未能见面。
  • 不乐:没有快乐。

典故解析: “今古”意指历史的变迁,诗人通过对古今的思索,反映个人的孤独感及对理想人际关系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30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秋夜读书》创作于杨万里晚年,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读书画面,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恰逢秋夜,意味着人生的沉思与回忆。

诗歌鉴赏:

这首《秋夜读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秋夜读书的场景。开篇“稚子慵都睡,先生唤不应”,描绘了孩子们的无忧无虑与沉睡,反衬出诗人独自一人的孤独。诗人将自己置于这个寂静的夜晚,月光下虫鸣声声,与书籍相伴,显得十分悠然自在,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

“半醉聊今古,千年几废兴”一句,诗人恍惚间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古今兴衰如梦似幻,难以把握。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正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的体现。最后两句“有怀人未会,不乐我何曾”,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未能相见的人的思念,显示了孤独中的失落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人际关系的渴望。其情感深邃而细腻,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人情的冷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稚子慵都睡,先生唤不应”:孩子们都在睡觉,老师的召唤无人回应,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 “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窗外虫鸣伴着月光,灯下的书籍在深夜中显得格外清晰,传达出一种静谧与专注。
  • “半醉聊今古,千年几废兴”:微醉状态下,诗人思考古今历史的兴衰,感慨时间的无情。
  • “有怀人未会,不乐我何曾”:思念的人未能相见,心中的不快乐使人更加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稚子慵都睡,先生唤不应”,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虫声与月光的描写,使自然景象具有人情味。
  • 比喻:古今兴衰的比喻,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历史的循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叹、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无奈,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夜: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虫声:代表自然的声音,增添了秋夜的氛围。
  • 书册:象征知识与思考。
  • 月光:象征明亮与希望,同时也暗示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杨万里
    C. 李白
    D. 白居易

  2. 诗人描述的夜晚的声音是什么? A. 鸟鸣
    B. 风声
    C. 虫声
    D. 雨声

  3. 诗中提到的“有怀人”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爱人
    C. 学生
    D. 家人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秋夜读书》都表现了诗人在夜晚的思考与感悟,但前者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是对知识的追求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杨万里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