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褚山人归日本》

时间: 2025-02-04 16:25:04

悬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间。

东海几年别,中华此日还。

岸遥生白发,波尽露青山。

隔水相思在,无书也是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褚山人归日本
贾岛 〔唐代〕
悬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间。
东海几年别,中华此日还。
岸遥生白发,波尽露青山。
隔水相思在,无书也是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褚山人归日本的情景。诗人在秋水之边等待船帆起航,船只渐渐驶入无边无际的水天之间。与东海相隔多年,今天终于回到中华大地。岸边遥远的地方,白发渐生,波涛已尽,青山依然如故。隔着水面,我的思念依旧,虽无书信往来,但这种思念也无所谓闲暇。

注释:

字词注释:

  • 悬帆:悬挂的船帆,指船要起航。
  • 杳冥:深远而幽暗的地方。
  • 岸遥:岸边遥远。
  • 白发:因思念而忧愁导致的白发。
  • 波尽:水波逐渐平静。
  • 相思:思念之情。
  • 闲:无所事事。

典故解析:

  • “东海”指代广阔的海域,象征着离别的距离与时间。
  • “无书也是闲”反映了古人对书信往来的重视,以及思念之情的无奈和淡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字阮籍,号香山,唐代著名诗人,以严谨的用词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诗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尤其擅长写送别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贾岛与友人褚山人分别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及对离别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送褚山人归日本》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情绪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开头的“悬帆待秋水”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水画面,给人以宁静与期待的感受。接着,诗人提到“去入杳冥间”,表现了对友人远行的无奈与惆怅,仿佛船只将要驶向一个未知的、遥远的地方。

在“东海几年别,中华此日还”中,诗人通过时间的流逝强调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绵长。此句中“几年”暗示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之久,正是这种距离感加深了情感的复杂性。而“岸遥生白发”则形象地表达了因思念而产生的忧愁,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思念的沉重。

最后两句“隔水相思在,无书也是闲”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尽管没有书信联系,思念之情依旧在心中萦绕,表现了古人对情感的执着与无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性最柔软的一面,是唐诗中送别题材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悬帆待秋水:船帆高悬,静待秋水。
  2. 去入杳冥间:航向无边无际的远方。
  3. 东海几年别:与东海相隔多年未见。
  4. 中华此日还:今日终于回到中华。
  5. 岸遥生白发:遥远的岸边,因思念而生白发。
  6. 波尽露青山:波涛平静,青山显露。
  7. 隔水相思在:隔着水面,思念依然。
  8. 无书也是闲:没有书信,思念也显得闲适。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诗中通过“悬帆”与“秋水”建立起船只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对仗工整:诗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感慨,展现了人情的脆弱与深厚的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悬帆:代表离别与旅程的开始。
  • 秋水: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白发:象征因思念而生的忧愁与沧桑。
  • 青山:象征永恒与不变的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悬帆待秋水”意指什么?

    • A. 船要起航
    • B. 船已经返回
    • C. 船在打捞
    • D. 船在沉没
  2. “隔水相思在,无书也是闲”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思念的无奈
    • B. 朋友的祝福
    • C. 离别的快乐
    • D. 回忆的痛苦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送友人》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贾岛的《送褚山人归日本》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对远方的思念,但贾岛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王之涣则通过壮阔的景象表达壮志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