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时间: 2025-01-11 07:58: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
倚松开其缄,忆我肠断续。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蹇予未相知,茫茫绿云垂。
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
策马望山月,途穷造阶墀。
喜兹一会面,若睹琼树枝。
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
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
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
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
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
白话文翻译:
一只黄鹤从东南飞来,带着书信诉说我的心曲。
我倚靠松树打开信封,想起你时心如刀绞。
即使相隔千里,也愿意驱马来召唤你。
在元丹丘相遇,登上山岭共饮碧空之宴。
对酒而坐,忽然思念你,长啸声随清风而来。
我与您未曾相知,眼前烟云茫茫。
突然收到你的书信,解开了我这长久的渴望。
骑马仰望明月,路途已尽,来到阶前。
喜悦于这次相会,犹如见到琼树的枝条。
忆起您我相距遥远,我的欢愉迅速而至。
开怀畅饮美酒,乐极生悲竟然醉倒。
我对你的情谊并不浅薄,而你对我的心意也深厚。
相知相得,回眸一笑值千金。
且对山中客人微笑,与您畅谈心中所思。
注释:
- 黄鹤:象征着友人或来信的使者。
- 倚松开其缄:倚靠松树,打开信封,表示思念之情。
- 元丹丘:指的是邀请的友人,借用地名来表现聚会的情景。
- 琼树枝:象征美好而珍贵的事物,表示友谊的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歌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在与友人岑勋相聚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聚会时的欢愉。诗中充满了李白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李白通过对黄鹤和松树的描写,传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中不仅包含了对友人的期盼,还有对相聚时欢乐的描绘。特别是在“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一句中,李白通过饮酒来表达思念的情感,豪情万丈,仿佛清风明月都为之动容。
诗歌的意象丰富且生动,黄鹤的来信、松树的倚靠都赋予了诗人情感的寄托。诗人在描写相聚后的欢愉时,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显示了李白那种“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在“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中得以升华,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的诗才,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让人感受到那种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黄鹤从东南飞来,带着书信传达我的心声。
- 倚松开其缄,忆我肠断续:我倚靠松树打开信封,思念之情如刀绞般令人痛苦。
-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即使相隔千里,我也愿意驱马前来邀你。
-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在元丹丘相聚,登上山岭共饮碧空之宴。
-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饮酒时忽然想起我,长啸声随清风而来。
- 蹇予未相知,茫茫绿云垂:我与您未曾相知,眼前烟云一样茫茫。
- 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突然收到你的书信,解开了我这长久的渴望。
- 策马望山月,途穷造阶墀:骑马仰望明月,路途已尽,来到阶前。
- 喜兹一会面,若睹琼树枝:喜悦于这次相会,犹如见到琼树的枝条。
- 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忆起您我相距遥远,我的欢愉迅速而至。
- 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开怀畅饮美酒,乐极生悲竟然醉倒。
- 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我对你的情谊并不浅薄,而你对我的心意也深厚。
- 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相知相得,回眸一笑值千金。
- 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且对山中客人微笑,与您畅谈心中所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例如“长啸临清飙”。
- 对仗:如“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形成对称美感。
- 拟人:通过“黄鹤”来传达情感,使诗意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珍视友谊的情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鹤:象征友人的音信和思念。
- 松树:代表坚韧和寄托思念之情。
- 酒:象征欢聚、友情的象征。
- 月亮:象征着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李白在诗中提到的使者是什么?
- A. 黄鹤
- B. 白马
- C. 画扇
- D. 明月
-
填空题:诗中提到“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这句表达了____的情感。
-
判断题:李白在诗中对友人的思念并不强烈。 (对/错)
答案:
- A. 黄鹤
- 友谊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王维: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而王维则更注重于细腻与内敛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两位诗人的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出他们在表达情感和自然景物的方式上各有千秋,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集》
- 《唐诗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