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小桃源
原文展示: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市向晡前散,山经夜后寒。
白话文翻译:
黟县的小桃源,烟雾与霞光交织在百里之间。
这里土地上生长着灵秀的草木,人们仍然穿着古老的衣服和冠帽。
市场在傍晚时分散去,山间的寒气在夜晚过后弥漫。
注释:
- 黟县:今安徽省黟县,因其自然风光而著名。
- 小桃源:指一个如桃花源般的理想境地。
- 烟霞:烟雾和霞光,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
- 灵草木:指生长茂盛的草木,象征着自然的灵气。
- 古衣冠:古代的衣服和帽子,体现了古风古貌。
- 晡前:傍晚之前。
- 山经夜后寒:山中在夜晚过后变得寒冷。
典故解析:
“桃花源”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安宁和谐的理想社会。李白在此诗中借用这一典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情感奔放,技艺高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白游历黟县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逃避尘世纷扰、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感。
诗歌鉴赏:
《小桃源》是一首描绘理想乡土的诗作,李白通过对小桃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深刻理解。诗歌开篇即以“黟县小桃源”引入,给人一种神秘而优美的画面感。接着“烟霞百里间”描绘出一种悠远而朦胧的自然景象,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李白对土地和草木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生机的赞美,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
“人尚古衣冠”一句,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追求,古衣冠不仅是对历史的怀念,也象征着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市向晡前散”,描绘了黄昏时分交易市场的宁静与散去,隐喻着人们在忙碌生活后的安静与放松。最后一句“山经夜后寒”则通过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思考,给人一种深邃的哲理感。
整首诗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追求自由和个性化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黟县小桃源”:引入地点,暗示诗人所描绘的理想乡土。
- “烟霞百里间”:烟雾和霞光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自然场景。
- “地多灵草木”:强调自然的生机与灵气,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 “人尚古衣冠”:人们仍然保留古老的服饰,体现出对传统的尊重。
- “市向晡前散”:描绘市场的宁静,暗示生活的安逸。
- “山经夜后寒”:自然现象的变化,给人以深思,揭示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桃源比作理想的生活场所,具有隐喻意义。
- 对仗:如“市向晡前散,山经夜后寒”对称而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倡导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展现了李白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象征理想生活,归隐之地。
- 烟霞:代表自然之美,朦胧而神秘。
- 灵草木:象征生命力与自然的灵性。
- 古衣冠:体现传统文化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李白的“黟县小桃源”位于哪个省? A. 安徽
B. 江西
C. 浙江
D. 湖南 -
填空题:诗中“烟霞百里间”的意象主要表现了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古衣冠”表明人们追求现代的服饰。
对 / 错
答案:
- A
- 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小桃源》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描绘了理想的自然环境,但李白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陶渊明则侧重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逃避。
参考资料:
- 《李白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