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痒杏坛初成诸老倡和见寄因次韵》

时间: 2025-01-27 04:08:25

双杏坛前花自春,登坛宛见仲尼心。

千年此树几寒暑,一线生机无古今。

西狩事非成反袂,缁林曲在尚鸣琴。

閒花满地乾坤老,三叹遗风感慨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邑痒杏坛初成诸老倡和见寄因次韵 何梦桂 〔宋代〕

双杏坛前花自春,登坛宛见仲尼心。 千年此树几寒暑,一线生机无古今。 西狩事非成反袂,缁林曲在尚鸣琴。 閒花满地乾坤老,三叹遗风感慨深。

白话文翻译:

在双杏坛前,花儿自然地开放着春天,登上讲坛仿佛能看见孔子的内心。 这棵树经历了千年的寒暑,它的生机不分古今。 西狩的事情虽已过去,但它的意义并未消失,就像在黑林中仍有琴声回响。 地上的闲花遍布,天地似乎都老了,三次叹息,对遗风的感慨深沉。

注释:

  • 邑痒:指地方上的学校。
  • 杏坛:指孔子讲学的地方。
  • 仲尼:孔子的字。
  • 西狩:指孔子晚年周游列国,未能实现政治理想。
  • 缁林曲:指在黑暗中仍有音乐,比喻即使在困境中仍有希望。
  • 乾坤:指天地。

诗词背景: 何梦桂是宋代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慨。这首诗是在他参观孔子讲学的杏坛后所作,表达了对孔子思想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沉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杏坛的描绘,展现了孔子思想的永恒价值。诗中“千年此树几寒暑,一线生机无古今”一句,用树的生命力比喻孔子思想的持久不衰。而“西狩事非成反袂,缁林曲在尚鸣琴”则表达了对孔子晚年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其坚持理想的精神的赞美。最后两句“閒花满地乾坤老,三叹遗风感慨深”则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沉感慨,表达了对孔子遗风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首句“双杏坛前花自春”,通过春天的花朵,象征孔子思想的生机勃勃。
  • 第二句“登坛宛见仲尼心”,直接表达了对孔子内心的敬仰。
  • 第三句“千年此树几寒暑”,用时间的流转来强调孔子思想的不朽。
  • 第四句“一线生机无古今”,强调孔子思想超越时间的价值。
  • 第五句“西狩事非成反袂”,回顾孔子的不幸遭遇,但并不悲观。
  • 第六句“缁林曲在尚鸣琴”,用音乐的持续来比喻孔子思想的影响力。
  • 第七句“閒花满地乾坤老”,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沉淀。
  • 第八句“三叹遗风感慨深”,总结全诗,表达对孔子遗风的深沉感慨。

意象分析:

  • 杏坛:象征孔子讲学的地方,代表儒家文化。
  • 花自春:春天的花朵,象征生机和希望。
  • 千年此树:时间的流转,象征历史的深远。
  • 一线生机:生命的延续,象征思想的不朽。
  • 西狩事非:孔子的不幸遭遇,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缁林曲在:黑暗中的音乐,象征希望和坚持。
  • 閒花满地:自然的景象,象征时间的流逝。
  • 乾坤老:天地的衰老,象征文化的沉淀。

互动学习:

  1. 诗中“双杏坛前花自春”中的“杏坛”指的是什么? A. 孔子的家 B. 孔子讲学的地方 C. 孔子的墓地 D. 孔子的书房 答案:B

  2. 诗中“一线生机无古今”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生命的短暂 B. 思想的不朽 C. 时间的流逝 D. 文化的衰落 答案:B

  3. 诗中“西狩事非成反袂”中的“西狩”指的是什么? A. 孔子的旅行 B. 孔子的隐居 C. 孔子的流亡 D. 孔子的讲学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王维的《鹿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何梦桂的这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 王维的《鹿柴》与何梦桂的这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何梦桂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