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

时间: 2025-01-11 23:39:03

细霭斜阳一片秋,数家茅屋小江头。

橹声远入菰芦夹,鸟阵斜飞兰杜洲。

暂佳便成闲啸咏,欲归更复小迟留。

老翁脚力犹能健,明日重来倚寺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霭斜阳一片秋,
数家茅屋小江头。
橹声远入菰芦夹,
鸟阵斜飞兰杜洲。
暂佳便成闲啸咏,
欲归更复小迟留。
老翁脚力犹能健,
明日重来倚寺楼。

白话文翻译:

在细腻的晨雾和斜阳映照下,秋天的景色显得格外迷人,江边几栋茅草屋显得那么恬静。船桨的声音从远处传来,穿过芦苇的夹缝,鸟儿成群飞过兰杜洲。偶尔的欢快吟唱,令我暂时忘却归去的念头,甚至想要再稍微停留一会。尽管年事已高,老人的脚力依然健旺,明天我还会再次来到这寺楼前。

注释:

  • 细霭:细腻的雾气。
  • 斜阳:倾斜的夕阳,指日落时的阳光。
  • 茅屋:用茅草盖成的房屋,通常指农村的简陋住所。
  • 橹声:船桨划水的声音。
  • 菰芦:水边生长的芦苇植物。
  • 兰杜洲:水中小洲,兰杜可能是特定的地名。
  • 闲啸咏:悠闲地吟唱。
  • 倚寺楼:依靠在寺庙的楼台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鹿门隐士,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的诗歌风格真挚感人,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小江》写于陆游晚年,诗中描绘了他在江边闲游的情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在国破家亡的历史背景下,这首诗道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惆怅。

诗歌鉴赏:

《小江》是一首描绘秋日江边宁静美景的诗,诗中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开篇以“细霭斜阳一片秋”描绘出一种秋日的宁静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把读者带入一个清新、恬淡的场景中。接着,数家茅屋的存在,使得自然的宁静与人文的温暖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

在后面的描写中,橹声和鸟阵的出现,更加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船桨声与飞鸟的形象交织,传达出一种生机与活力。诗人虽在享受当下的悠闲,但心中却有着“欲归更复小迟留”的犹豫,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归属感的追求。

结尾处,诗人以“老翁脚力犹能健”自勉,表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尽管年龄渐长,依然向往自然与自由。他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明日重来的期待,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大自然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细霭斜阳一片秋:描绘秋天的细腻雾气与斜阳光辉,营造出温柔的氛围。
  2. 数家茅屋小江头:江边几座茅草屋,体现出乡村的宁静。
  3. 橹声远入菰芦夹:船桨声远远传来,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4. 鸟阵斜飞兰杜洲:鸟群飞过,展示了自然的生动。
  5. 暂佳便成闲啸咏:在美好的时光里,诗人情不自禁地吟唱。
  6. 欲归更复小迟留:面对美丽的风景,诗人留恋不舍。
  7. 老翁脚力犹能健:虽年老,依然有着充沛的精力。
  8. 明日重来倚寺楼:期待明日再来,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没有直接使用,但“细霭”与“斜阳”形成了生动的意象。
  • 拟人:船桨声与鸟阵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欲归更复小迟留”,展现出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充满了悠闲与自在的情感。在描绘秋日美景的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体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霭:象征温柔与宁静。
  • 斜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悟。
  • 茅屋:体现乡村生活的朴素与真切。
  • 橹声:象征生活的气息与日常的忙碌。
  • 鸟阵:象征自由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老翁”指的是?

    • A. 一个年轻人
    • B. 年老体弱的人
    • C. 精力充沛的老人
    • D. 一个旅行者
  3. 诗人的心情是?

    • A. 悲伤
    • B. 开心
    • C. 浑浑噩噩
    • D. 无奈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陆游的《小江》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自然风光,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闲适与思考。陆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而王维则通过空灵的意境体现出哲理思考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陆游诗全集》
  • 《宋诗鉴赏词典》
  • 《诗词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