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峡州 洪迈 〔宋代〕 自昔夷陵争战进,时平不复问干戈。 三游洞里寻遗迹,至喜亭前足雅歌。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夷陵地区战事频繁,但如今太平盛世,不再需要关心战争。 在三游洞中寻找历史的遗迹,至喜亭前足以吟唱高雅的歌曲。
注释:
- 夷陵:地名,今湖北省宜昌市一带,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 干戈:古代兵器的总称,这里指战争。
- 三游洞:位于宜昌市,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传说中有历史遗迹。
- 至喜亭:宜昌市的一个古迹,曾是文人雅集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南宋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文学和哲学,风格典雅,内容丰富。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太平盛世的社会氛围,以及文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诗人通过描绘夷陵地区的历史变迁和当下的和平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对文化活动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夷陵地区历史和现实的对比,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和文人的心态。首句回顾了夷陵地区的战乱历史,而次句则转向了和平时代的宁静。后两句通过具体的地点“三游洞”和“至喜亭”,进一步强化了文化寻根和雅集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和平生活的享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文化的双重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昔夷陵争战进:自古以来,夷陵地区一直是战争频繁的地方。
- 时平不复问干戈:在太平时代,人们不再关心战争。
- 三游洞里寻遗迹:在三游洞中寻找历史的遗迹。
- 至喜亭前足雅歌:在至喜亭前,足以吟唱高雅的歌曲。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争战进”与“时平不复问干戈”的对比,突出了和平的珍贵。
- 象征:“三游洞”和“至喜亭”象征着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和平与文化,通过对比历史战乱和当下和平,以及对文化遗迹的寻访,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意象分析:
- 夷陵:象征着历史的战乱。
- 三游洞:象征着历史的遗迹和文化寻根。
- 至喜亭:象征着文人雅集和文化活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游洞”位于哪个城市? A. 宜昌市 B. 武汉市 C. 长沙市 D. 重庆市
-
诗中的“至喜亭”是用来做什么的? A. 军事指挥 B. 文人雅集 C. 商业交易 D. 宗教仪式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赤壁的历史战事,反映了文人对和平的向往。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瓜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通过对战乱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迈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洪迈集》:洪迈的作品集,包括他的诗歌、散文和历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