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时间: 2025-01-26 01:01:47

柳初眠,花正好。

又被雨催风恼。

红满地,绿垂堤。

杜鹃和恨啼。

对残春,消永昼。

乍暖乍寒时候。

人独自,倚危楼。

夕阳多少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
作者:吴潜 〔宋代〕
柳初眠,花正好。又被雨催风恼。
红满地,绿垂堤。杜鹃和恨啼。
对残春,消永昼。乍暖乍寒时候。
人独自,倚危楼。夕阳多少愁。

白话文翻译:

在柳树初眠的时节,花正盛开,
却又被雨水催促,风儿恼怒。
红花铺满大地,绿柳垂在堤边,
杜鹃鸟在啼鸣,似乎在诉说着怨恨。
面对着残春,漫长的白昼消逝,
乍暖乍寒的时节,
我一个人倚靠在高楼上,
夕阳西下,心中满是愁绪。

注释:

  • 柳初眠:描绘柳树刚刚舒展的状态,形象生动。
  • 花正好:指花正盛开的美好时刻。
  • 雨催风恼:雨水和风交织,形成一种烦恼的氛围。
  • 杜鹃和恨啼:杜鹃鸟的叫声象征着愁苦和无奈。
  • 对残春:面对即将消逝的春天,表达了一种哀伤。
  • 夕阳多少愁:夕阳的余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忧愁的加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吴潜,字子瞻,号澄江,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风细腻,常以自然景色描绘人的情感,擅长小令。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时节交替,诗人借助春光的残留和即将来临的夏日,抒发个人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更漏子》以清新而略带忧伤的笔调描绘了初夏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诗中“柳初眠,花正好”开篇即呈现出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又被雨催风恼”却转折出一种不和谐的氛围,似乎在暗示春天的短暂和即将流逝的美好。接着“红满地,绿垂堤”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令人感受到生命的繁盛与短暂。

“杜鹃和恨啼”则引入了情感的深度,杜鹃的啼鸣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诗人内心愁绪的映射,仿佛在诉说着对残春的惋惜。诗的后半部分,“对残春,消永昼”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消逝结合起来,表达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无奈感。最后一句“夕阳多少愁”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夕阳象征着结束,带来无限的惆怅和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交织,反映了人对春天的依恋与对时间流逝的感伤,展示了吴潜作为宋代诗人的独特风格与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柳初眠,花正好:描绘春天的宁静与美好。
    • 又被雨催风恼:转折,突显自然的无情。
    • 红满地,绿垂堤:生动的色彩描写,展现生机。
    • 杜鹃和恨啼:传达内心的愁苦。
    • 对残春,消永昼:感叹春天的短暂。
    • 乍暖乍寒时候:描绘气候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波折。
    • 人独自,倚危楼:孤独感的体现。
    • 夕阳多少愁:总结情感,表现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柳初眠,花正好”,对称工整,增强美感。
    • 拟人:杜鹃鸟的啼鸣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象征:夕阳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带来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柔美与春天的生机。
  • :象征生命的美好和短暂。
  • :象征变化与不安,带来烦恼。
  • 杜鹃:象征哀伤与无奈,传达情感。
  • 夕阳:象征结束与惆怅,反映时间流逝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柳初眠,花正好”中“好”字的含义是什么?
    A. 挺好
    B. 美好
    C. 不好
    D. 一般

  2. “杜鹃和恨啼”中的“恨”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哀怨
    D.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夕阳”象征着什么?
    A. 新生
    B. 结束
    C. 快乐
    D. 变化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写孤独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吴潜的《更漏子》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虽有不同的背景和情感表达,但均展现了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体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共鸣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吴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