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讲论语二首》

时间: 2025-02-04 15:27:29

躬承清问及年丰,蚕麦今还与旧同。

稼穑艰难周圣虑,农桑劝课即田功。

志民深闵僖公雨,勤业犹存豳国风。

恳恳召和关主德,我皇心直与天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讲论语二首
徐元杰 〔宋代〕

躬承清问及年丰,
蚕麦今还与旧同。
稼穑艰难周圣虑,
农桑劝课即田功。
志民深闵僖公雨,
勤业犹存豳国风。
恳恳召和关主德,
我皇心直与天通。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诗中提到,农民们辛勤耕作,虽然面临艰难的挑战,但仍然希望能够丰收,过上好日子。诗人提及了历史上的圣贤(如周公)对于农业的重视,并感慨农桑的劳作在当今仍然重要。最后,他表达了对国家领导者德行的期待,希望能与天命相通,带来和谐的社会。

注释

  • 躬承:亲自承接,表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 清问:清楚的问题,指涉孔子《论语》中的教导。
  • 稼穑:指农业的耕种与收获。
  • 周圣:指周公,古代的贤明政治家。
  • 豳国风:指《诗经》中豳国的民歌,反映了农民生活的情景。
  • 恳恳:真诚、恳切的态度。
  • 关主德:指政治领袖的德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元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对社会、农事以及人文精神的思考,风格质朴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在宋代,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诗人写作此诗时,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诗人借此表达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以及对国家治理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农业和农民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厚关切与责任感。开头两句提及丰年的期待,显示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并以“蚕麦今还与旧同”表达了对传统农业的继承与珍视。诗人通过提及“周圣”的智慧,呼应了古人对农事的重视,强调了农桑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志民深闵僖公雨”,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显示出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与借鉴,意在通过历史的教训来指导现实的农业政策和社会治理。最后几句“恳恳召和关主德,我皇心直与天通”,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修身齐家,治理国家,使得社会和谐,百姓安宁。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韵律,情感基调庄重而诚恳,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躬承清问及年丰:亲自承接对清白问题的探讨,期待丰收的年景。
  2. 蚕麦今还与旧同:如今的蚕和麦子与往昔并无二致,强调传统的延续。
  3. 稼穑艰难周圣虑:农耕的艰辛让人想起周公的深思熟虑。
  4. 农桑劝课即田功:提倡农桑的重要性,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
  5. 志民深闵僖公雨:期望能像僖公那样关心民众,善待他们的生活。
  6. 勤业犹存豳国风:勤劳的精神仍然留存于豳国的民俗之中。
  7. 恳恳召和关主德:诚恳地呼唤统治者的德行,希望能带来和谐。
  8. 我皇心直与天通:愿皇帝的心意能与天意相合,带来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志民深闵”和“勤业犹存”,增强诗歌的音韵美。
  • 比喻:将农业与治理国家的德行相联系,深化主题。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和对统治者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怀,体现出对古代贤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稼穑:象征着农民的辛勤与付出。
  • 僖公:代表了理想中的统治者形象。
  • 豳国风:象征着传统与文化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周圣”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周公
    • C. 颜回
    • D. 老子
  2. “稼穑艰难”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农业的赞美
    • B. 对农民辛苦的同情
    • C. 对自然的敬畏
    • D. 对科技的渴望
  3. 诗中提到的“农桑”主要指什么?

    • A. 农业和丝绸生产
    • B. 农业和畜牧业
    • C. 农业和手工业
    • D. 农业和渔业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乐》 王维
  • 《悯农》 李绅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田园乐》与徐元杰的《入讲论语二首》都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但王维更侧重于描绘田园风光和个人的闲适,而徐元杰则更注重于社会责任和对统治者的期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论语注释与解读》
  • 《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