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广西归上饶阅所藏书
久矣山人去,怀哉屋壁藏。
侵陵阅梅雨,调护乏芸香。
次第繙经集,呼儿理在亡。
乞归全为此,何爱橐中装。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很久没有回到山中,心中怀念那藏书的屋壁。
在梅雨季节中,雨水侵入,书籍遭受侵扰,而我却没有香草来调护它们。
一本本翻阅着经书,呼唤儿子却发现他已经不在了。
我请求归来,全是为了这些书籍,难道我还会爱那装满书籍的袋子吗?
注释
- 久矣:已经很久。
- 山人:指隐居在山中的人,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
- 怀哉:怀念,感叹。
- 屋壁藏:屋壁上藏有书籍。
- 侵陵:侵入,侵犯。
- 梅雨:指梅雨季节,湿润的天气。
- 调护:调理和保护。
- 乞归:请求归来。
- 橐中装:袋子中装着的东西,这里比喻书籍。
典故解析
- 梅雨:在中国文化中,梅雨季节是指每年仲夏时节,常带来潮湿和降雨,象征着一种忧伤和思念的心情。
- 山人:常用来指代隐士,代表一种远离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云,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江西上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反映隐逸生活的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曾几在广西归来后,感受到对藏书的深切怀念,表达了他对读书生活的珍视和对失去亲人的伤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开头的“久矣山人去”道出一种失落的情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去的怀念。接着提到的“怀哉屋壁藏”,则让人联想到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情感的寄托。在梅雨季节,雨水的侵袭象征着生活的困扰,书籍的受损则映射出作者内心的无奈与焦虑。
“次第繙经集,呼儿理在亡”一句,透露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忧,表现了一种无法解脱的孤独感。最后,诗人请求归来,说明他对书籍的依恋与珍视,折射出他对文化的执着与对世俗物质的漠然。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逝去事物的追忆,体现了作者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和对书籍的无尽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矣山人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暗示隐士的生活已经很久。
- 怀哉屋壁藏:通过“屋壁藏”来传达对藏书的怀念,书籍成为情感的寄托。
- 侵陵阅梅雨:梅雨季节的湿润侵入书籍,象征生活的困扰。
- 调护乏芸香:缺乏调护,暗示对书籍的无奈。
- 次第繙经集:逐一翻阅经书,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 呼儿理在亡:呼唤儿子却发现他已经不在,体现出对亲人的思念。
- 乞归全为此:请求归来,表明对书籍的执念。
- 何爱橐中装:对物质的冷淡,强调书籍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调护乏芸香”与“呼儿理在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书籍比作情感的寄托,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书籍被赋予了情感,增添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书籍的珍视与思念,表现出对逝去亲人和隐逸生活的追忆,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人:象征隐逸与追求自由的生活理念。
- 梅雨:象征忧伤、思念与自然的变迁。
- 藏书:象征知识与文化的积累,体现了作者的学识与修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梅雨”主要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忧伤
- C) 富饶
-
填空题:诗人通过“呼儿理在亡”表达了对____的思念。
-
判断题:作者对物质生活持有积极态度。(对/错)
答案
- B) 忧伤
- 儿子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都表达了对亲人或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直接而强烈,而本诗则更侧重于书籍与内心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曾几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