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夕内宿》

时间: 2025-01-23 15:23:51

把菊醒陶酒,扬鞭入汉闱。

聚蚊秋未息,独鸟暮先归。

世有凉暄隔,人无今昨非。

悠然倒冠佩,频梦北山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夕内宿
晏殊 〔宋代〕

把菊醒陶酒,扬鞭入汉闱。
聚蚊秋未息,独鸟暮先归。
世有凉暄隔,人无今昨非。
悠然倒冠佩,频梦北山薇。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的傍晚,我把菊花酿制的酒唤醒,骑马进入汉代的宫阙。秋天时聚集的蚊虫尚未消失,唯有孤鸟在黄昏时分提前归巢。世间的寒暖交替,人们却难以分清今天和昨天的不同。我悠然自得地倒下帽子,频频梦到北山的薇草。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菊花,重阳节有赏菊的传统。
  • 陶酒:用陶器盛装的酒,通常为自酿的酒。
  • 汉闱:指汉代的宫殿,这里可理解为古代的豪宅或高贵场所。
  • 聚蚊:指秋天蚊虫尚未消失,象征着秋日的气息。
  • 独鸟:独自归巢的鸟,象征孤独和归属感。
  • 凉暄:指寒冷与温暖的交替。
  • 悠然:心情闲适自在的样子。
  • 倒冠佩:将帽子倒置,形容一种放松和随意的态度。
  • 北山薇:北山的薇草,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诗人的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又称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习俗。
  • 汉闱:代表古代帝王之家,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北山:诗中提到的北山,可能指代作者所熟悉的地方,含有乡愁的意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叔原,号小山,宋代著名词人,政治家,擅长写词,作品优美流畅,情感细腻,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他在词风上追求清雅自然,多描写人生感悟及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重阳夕内宿》写于重阳节,反映了诗人在节日中独自一人的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身边的景物,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重阳夕内宿》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开篇用“把菊醒陶酒”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菊花与酒的结合,代表着节日的欢愉与孤独的交织。随后以“扬鞭入汉闱”展现出一种走入历史的穿越感,诗人似乎在寻找过去的辉煌。

“聚蚊秋未息,独鸟暮先归”两句,描绘了秋天的寂静与孤独,蚊虫依然在秋天的气息中徘徊,而孤鸟则在黄昏时分归巢,暗示着生命的单独与归属感。诗人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人世间的“凉暄隔”,即对比着世事的变迁与人心的无常。

最后两句“悠然倒冠佩,频梦北山薇”则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自由的追求。倒冠佩象征着一种洒脱与不拘一格,与北山的薇草相呼应,意味着诗人心中对自然与乡土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节日的庆祝,也有对孤独与思乡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与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把菊醒陶酒:在重阳节,举杯唤醒菊花酒,象征着节日的来临与欢庆。
  2. 扬鞭入汉闱:骑马进入古代的宫殿,暗示着对历史的追忆与憧憬。
  3. 聚蚊秋未息:秋天的蚊虫尚未消失,表现出秋天的特有气息。
  4. 独鸟暮先归:黄昏时分,孤鸟归巢,象征孤独与归属。
  5. 世有凉暄隔:世间的寒暖交替,表现出人事的变迁。
  6. 人无今昨非:人们难以分清今天与昨天的不同,感叹时间的流逝。
  7. 悠然倒冠佩:心情自在,象征一种放松的态度。
  8. 频梦北山薇:常常梦见北山的薇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凉暄隔”和“今昨非”,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意。
  • 比喻:用“独鸟”象征孤独,生动形象。
  • 拟人:将“蚊虫”赋予生命,增强了秋天的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孤独的感受,以及对自然与故乡的深切怀念,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高洁。
  • 陶酒:象征传统与文化。
  • 独鸟:象征孤独与归属感。
  • 北山薇:象征自然与乡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端午节
  2.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进入汉闱?

    • A. 走路
    • B. 骑马
    • C. 船只
  3.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 A. 把菊醒陶酒
    • B. 悠然倒冠佩
    • C. 聚蚊秋未息

答案

  1. B. 重阳节
  2. B. 骑马
  3. B. 悠然倒冠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描写了重阳节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这首诗同样表达了对重阳节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重阳夕内宿》《登高》的对比:

  • 主题:两首诗均涉及重阳节,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晏殊更侧重于孤独与自然的结合,而王之涣则强调了情感的深切与思乡。
  • 风格:晏殊的诗词风格较为婉约细腻,而王之涣则更直接豪放,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