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班婕妤》

时间: 2025-01-11 08:38:11

君恩忽断绝,妾思终未央。

巾栉不可见,枕席空馀香。

窗暗网罗白,阶秋苔藓黄。

应门寂已闭,流涕向昭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恩忽断绝,妾思终未央。巾栉不可见,枕席空馀香。窗暗网罗白,阶秋苔藓黄。应门寂已闭,流涕向昭阳。

白话文翻译

君王的恩宠突然断绝,我的思念却无尽无休。梳妆的用具再也见不到,枕席上只留下余香。窗户昏暗,网罗般的白丝布满,台阶上秋天的苔藓已变黄。应门的宫门寂静已闭,我流着泪向昭阳宫的方向。

注释

  • 君恩忽断绝:指君王的宠爱突然中断。
  • 妾思终未央:妾,古代妇女的自称;未央,未尽。
  • 巾栉不可见:巾栉,梳妆用具。
  • 枕席空馀香:枕席上还留有香气,暗示曾经的亲密。
  • 窗暗网罗白:窗户昏暗,布满白色的网状物,象征孤寂和凄凉。
  • 阶秋苔藓黄:台阶上的苔藓已变黄,表示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荒凉。
  • 应门寂已闭:应门,宫门;寂已闭,指宫门已关闭,无人问津。
  • 流涕向昭阳:昭阳,宫名,这里指宫廷的方向,流涕表示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彦伯(约650-700),唐代诗人,字彦伯,以诗文著称,尤擅长五言诗。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彦伯模拟班婕妤的口吻,表达她被君王冷落后的孤寂和思念。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因赵飞燕的得宠而失宠,这首诗反映了她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班婕妤失宠后的孤寂和思念。诗中“巾栉不可见,枕席空馀香”一句,既表达了物质上的缺失,也暗示了情感上的空虚。“窗暗网罗白,阶秋苔藓黄”则通过环境的描绘,增强了诗的凄凉氛围。最后两句“应门寂已闭,流涕向昭阳”直接表达了她的悲伤和对往昔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五言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恩忽断绝:直接点明主题,君王的恩宠突然中断。
  • 妾思终未央:表达深深的思念,未央表示无尽。
  • 巾栉不可见:通过物质上的缺失,反映情感上的空虚。
  • 枕席空馀香:留下余香,暗示曾经的亲密和现在的孤寂。
  • 窗暗网罗白:环境描绘,增强凄凉氛围。
  • 阶秋苔藓黄: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荒凉。
  • 应门寂已闭:宫门关闭,无人问津。
  • 流涕向昭阳:直接表达悲伤和对往昔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窗暗网罗白”中的“网罗”,赋予窗户以生命。
  • 对仗:如“巾栉不可见,枕席空馀香”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班婕妤失宠后的孤寂和思念展开,通过细腻的环境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巾栉:象征梳妆,反映物质上的缺失。
  • 枕席:留下余香,象征曾经的亲密。
  • 窗暗网罗白:象征孤寂和凄凉。
  • 阶秋苔藓黄: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荒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巾栉不可见”一句,反映了什么? A. 物质上的缺失 B. 情感上的空虚 C. 两者都有 D. 环境的变化

  2. “窗暗网罗白”中的“网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的最后一句“流涕向昭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长信怨》:同样以班婕妤为题材,表达失宠后的哀怨。
  • 李白《怨情》:表达女子对情人的思念和哀怨。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长信怨》与徐彦伯的这首诗,都以班婕妤为题材,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宫廷的冷酷和班婕妤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彦伯的全部诗作。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优秀诗作,包括徐彦伯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