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周韶州》
时间: 2025-01-27 04:01: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年学道困穷庐,
空有长才重老儒。
功业要当垂永久,
利名那得在须臾。
山中荆璞谁知玉,
海底骊龙不见珠。
寄语故人休怅怏,
古来贤达事多殊。
白话文翻译:
这十年来我在茅屋中苦苦求道,
虽有长久的才华却只成了老朽的读书人。
要想成就伟业,必然要留名千古,
而短暂的利益和名声又何足挂齿呢?
山中荆条和璞玉,谁能辨识其珍贵?
海底的骊龙,谁又能看到其中的明珠?
我想寄语老朋友,别再感到失落,
自古以来,贤达之士的遭遇各有不同。
注释:
- 道:指的是哲学、修道或追求真理的道路。
- 困穷庐:形容生活贫困,居住在简陋的小屋中。
- 长才:长久的才能或学识。
- 老儒:指年老的读书人或儒者,带有对自身处境的自嘲。
- 功业:指成就和事业。
- 须臾:片刻、短时间。
- 荆璞:比喻隐藏的宝贵之物,荆指的是荆条,璞指的是未经雕琢的玉。
- 骊龙:传说中的龙,象征罕见的珍宝。
- 怅怏:形容失落、沮丧的心情。
- 贤达:指有才德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牟融,唐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风朴素,情感真挚,常常反映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牟融求道期间,表达了他在艰难环境中追求真理的心路历程,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友人的劝诫。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以及对世俗成就的冷静观察。
诗歌鉴赏:
《寄周韶州》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作者通过个人经历抒发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前两句,展现了作者十年来在修道过程中面临的困境,生动地描绘了他在贫穷小屋中求道的艰辛。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功名与利益的深刻反思,强调真正的成就应是留名千古,而不是追求短暂的名声与利益。
诗中“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两句,用生动的比喻进一步阐释了世人对潜在价值的忽视,暗示理想与才华常常难以被世俗所认同。这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坚守,也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最后的两句“寄语故人休怅怏,古来贤达事多殊”则是对朋友的劝慰,劝他不要因遭遇而感到失落,历史上许多贤达之士的经历各不相同,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这种宽慰不仅是对朋友的安慰,也是对自己心境的调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个人抒情,又有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学道困穷庐:十年来我在简陋的茅屋中追求道理,身陷困境。
- 空有长才重老儒:虽然有长久的才华,但年纪渐长只能成为老儒者。
- 功业要当垂永久:要想成就伟业,必须留名千古。
- 利名那得在须臾:而短暂的利益和名声是无法长久的。
- 山中荆璞谁知玉:山中荆条和璞玉,谁能辨识其珍贵?
- 海底骊龙不见珠:海底的骊龙,谁又能看到其中的明珠?
- 寄语故人休怅怏:我想寄语老朋友,别再感到失落。
- 古来贤达事多殊:自古以来,贤达之士的遭遇各有不同。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荆璞”和“骊龙”比喻潜在的价值和才华。
- 对仗:如“功业要当垂永久,利名那得在须臾”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如“谁知玉,谁见珠”,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以及对朋友的关心和劝导。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长远的成就而非短暂的名利。
意象分析:
- 荆璞:象征隐匿的珍贵才华,表现出作者对自身潜力的自省。
- 骊龙:象征稀有的珍宝,传达出世人对真正价值的忽视。
- 困穷庐:展现作者苦求理想的艰辛,反映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十年学道困穷庐”,其中“困穷庐”指的是什么?
- A. 富裕的住所
- B. 贫困的茅屋
- C. 学校
- D. 山林
-
诗中“功业要当垂永久”的意思是:
- A. 功名应当短暂
- B. 成就要留名千古
- C. 不需要成就
- D. 只追求利益
-
“山中荆璞谁知玉”中“荆璞”指的是:
- A. 荆条
- B. 玉石
- C. 藤蔓
- D. 宝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在表达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杜甫的诗更显忧国忧民之情。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