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怀》

时间: 2025-01-11 09:12:46

驱驰岐路共营营,只为人间利与名。

红杏园中终拟醉,

白云山下懒归耕。

题桥每念相如志,佩印当期季子荣。

谩道强亲堪倚赖,到头须是有前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遣怀
作者:杜荀鹤 〔唐代〕

驱驰岐路共营营,只为人间利与名。
红杏园中终拟醉,白云山下懒归耕。
题桥每念相如志,佩印当期季子荣。
谩道强亲堪倚赖,到头须是有前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纷扰的世俗中,人们为了名利而奔波忙碌。诗人渴望在红杏花园中畅饮,但又因世俗的压力而难以回归自然的耕作生活。他在写到桥时,想起了古代的相如,希望能拥有那样的志向;佩戴印章的季子也象征着对荣华富贵的期盼。然而,最后他感叹,依赖亲友并不可靠,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注释

字词注释:

  • 驱驰:快马奔跑,形容急速行进。
  • 岐路:岔路,指多条道路。
  • 落花:指红杏花,寓意美好而短暂的生活。
  • 懒归耕:不愿回到田间耕作,表现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 相如:指司马相如,古代著名的辞章作家,象征才华与理想。
  • 季子:指季札,古代名士,象征士人的荣华与理想。

典故解析:

  • 司马相如:汉代辞赋家,以才情著称,诗人借用其名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季札:春秋时期的士人,强调品德和志向,代表追求荣华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字子美,生于公元845年,卒于公元908年。他在诗歌创作上受到李白、杜甫等人的影响,作品多描绘自然、抒发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诗人晚年,描写了对名利的思考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官场经历和个人生活中的矛盾与挣扎。

诗歌鉴赏

杜荀鹤的《遣怀》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世俗反思,诗中流露出对名与利的质疑与无奈。开篇的“驱驰岐路共营营”便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标,往往是名利,而非真正的内心渴望。接下来的“红杏园中终拟醉”则是一种对世外桃源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够逃离繁忙的生活,醉心于自然之中,但“白云山下懒归耕”又表明他对此无能为力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诗人以“题桥每念相如志”引入历史典故,展示了对古代贤士的崇敬与向往,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渴望与对理想的追求。然而,最后的“谩道强亲堪倚赖”则是对人际关系的反思与警惕。诗歌通过对名利的探讨,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最终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驱驰岐路共营营”:描绘了人们在多岔的道路上奔走忙碌,为了名利而不知疲倦。
  • “只为人间利与名”:直言追求的不过是世俗的利益与名声。
  • “红杏园中终拟醉”: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渴望在美丽的环境中放松自我。
  • “白云山下懒归耕”:尽管渴望安宁,却因世俗压力而无法归于田园生活。
  • “题桥每念相如志”:提到古代的贤士,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佩印当期季子荣”:象征对名声与地位的期待。
  • “谩道强亲堪倚赖”:对依赖亲友的不安与质疑。
  • “到头须是有前程”:最终强调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才是成功的关键。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突出内心的矛盾。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增强诗歌的文化深度与思想性。
  • 拟人: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渴望。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名与利的追求与内心的理想之间的冲突,表现出在世俗中迷失自我的无奈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最终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岐路:象征人生的选择与方向。
  • 红杏:代表美好与短暂的生活。
  • 白云:象征自然与自由的生活。
  • 桥:连接现实与理想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杏园”象征什么?
    A. 名利
    B. 自然与宁静
    C. 繁忙的生活
    D. 古代贤士

  2. “谩道强亲堪倚赖”表明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对亲友的深厚感情
    B. 对人际关系的警惕
    C. 对世俗名利的渴望
    D.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展示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诗人对于理想的不同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荀鹤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