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离乡》
时间: 2025-01-11 01:19: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离乡 丘处机 〔元代〕
乱草独弯跧。鼓腹高歌自在闲。一枕游仙清梦断,怡颜。笑傲声喧碧嶂间。日午启柴关。雀跃徘徊望远山。山下有人来问道,知难。雀跃无言笑却还。
白话文翻译:
在杂草丛中独自蜷缩,鼓起肚子高声歌唱,自在而闲适。一场游仙的清梦被打破,面带愉悦之色。笑声在碧绿的山峦间回荡。正午时分打开柴门,雀跃着徘徊,远望群山。山下来人询问道路,明知困难,却只是微笑着无言以对。
注释:
- 乱草:杂草丛生之地。
- 弯跧:蜷缩,弯曲身体。
- 鼓腹:鼓起肚子,形容自在无拘。
- 游仙:指梦境中的仙境游历。
- 怡颜:面带愉悦之色。
- 碧嶂:碧绿的山峦。
- 启柴关:打开柴门。
- 雀跃:形容轻快跳跃的样子。
- 问道:询问道路。
- 知难:明知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是道教全真派的重要人物,也是元代著名的道士和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道教思想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自在生活,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自在生活。首句“乱草独弯跧”即展现了诗人孤独而自在的形象,随后“鼓腹高歌自在闲”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诗中的“一枕游仙清梦断”与“笑傲声喧碧嶂间”形成对比,既表达了梦境的虚幻,又突显了现实中的自在与超然。结尾的“雀跃无言笑却还”则以含蓄的方式,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切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丘处机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草独弯跧”:描绘了诗人孤独蜷缩在杂草丛中的形象,展现了隐居的孤独与自在。
- “鼓腹高歌自在闲”:通过“鼓腹高歌”的动作,表达了诗人自在闲适的生活状态。
- “一枕游仙清梦断”:“游仙”指梦境中的仙境游历,这里表达了梦境的美好与虚幻。
- “怡颜”:面带愉悦之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 “笑傲声喧碧嶂间”:笑声在碧绿的山峦间回荡,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态度。
- “日午启柴关”:正午时分打开柴门,象征着诗人日常生活的开始。
- “雀跃徘徊望远山”:通过“雀跃”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
- “山下有人来问道,知难”:明知困难,却只是微笑着无言以对,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 “雀跃无言笑却还”:以含蓄的方式,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切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一枕游仙”比喻梦境中的仙境游历,展现了梦境的美好与虚幻。
- 拟人:“笑傲声喧碧嶂间”中的“笑傲”赋予了声音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鼓腹高歌自在闲”与“雀跃无言笑却还”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山林的自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切向往。诗中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乱草:象征着隐居的孤独与自在。
- 鼓腹高歌:象征着自在闲适的生活状态。
- 游仙:象征着梦境的美好与虚幻。
- 碧嶂: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雀跃:象征着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鼓腹高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A. 孤独无助 B. 自在闲适 C. 忧愁烦恼 D. 忙碌奔波
-
“一枕游仙清梦断”中的“游仙”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仙境 B. 梦境中的仙境游历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
诗中的“笑傲声喧碧嶂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忧愁烦恼 B. 超然物外 C. 孤独无助 D. 忙碌奔波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山林的自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描绘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切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丘处机的《好离乡》:两首诗都描绘了隐居山林的自在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而丘处机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王维的《山居秋暝》。
- 《全宋诗》:收录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全元诗》:收录了丘处机的《好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