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时间: 2025-01-11 14:29: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洁非养正,盛名亦险艰。
伟哉谢安石,携妓入东山。
云岩响金奏,空水滟朱颜。
兰露滋香泽,松风鸣珮环。
歌声入空尽,舞影到池闲。
杳眇同天上,繁华非代间。
卷舒混名迹,纵诞无忧患。
何必苏门子,冥然闭清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洁的品德并非仅仅依靠外在的修养,而盛名也常常伴随着艰难的挑战。谢安石的伟大在于,他能带着妓女游入东山,享受那种恬静的生活。云间的山岩间,金色的乐声回荡,水面荡漾着如朱颜般的美丽。兰花的露水滋润着芳香的泽地,松风吹响了佩环的声音。歌声悠扬,直至空中消散,舞影轻盈,流连于池水旁。那遥远的地方仿佛在天上,繁华的景象并不属于此世。人生的名声如同卷舒的云彩,纵使偶然的荒诞也无须忧虑。何必一定要像苏门的子弟那样,闭门不出,拒绝世间的清新气息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洁:品德高尚、清白。
- 盛名:赫赫有名,声望很高。
- 谢安石:指东晋的谢安,以其高洁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闻名。
- 携妓:带着妓女,暗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 云岩:指山中的云雾和岩石。
- 滟: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 兰露:兰花上的露水,象征清新和芬芳。
- 松风:松树间吹来的风声,象征自然的清幽。
- 杳眇:渺远、遥不可及的样子。
- 苏门子:指苏门的士子,象征闭塞的态度。
典故解析:
- 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因其高洁的品德而被后人传颂。
- 苏门:指苏轼及其家族,象征着封闭和不与世俗接轨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丘,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关注历史与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诗人借古代人物的事迹,抒发自己对世俗名利的看法,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咏史》通过对历史人物谢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德与世俗名利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中展现了谢安石的伟大,强调他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超然物外,享受自然与生活的美好,而不被名利所困扰。诗的前四句通过对谢安生平的回顾,描绘出他携妓入东山的洒脱,表现出一种对传统道德的挑战与对自我选择的坚持。后面的几句则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向往与释然。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自然的灵动之美,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诗人在表现谢安的同时,也在反思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洁非养正:高洁的品德并不是单靠外在修养。
- 盛名亦险艰:名声的获得常常伴随着艰难的挑战。
- 伟哉谢安石:赞美谢安石的伟大与超凡。
- 携妓入东山:他与妓女一起游玩,表现出一种洒脱。
- 云岩响金奏:山间的云岩中,金色的乐声回响。
- 空水滟朱颜:水面波光粼粼,映出美丽的朱颜。
- 兰露滋香泽:兰花的露水滋润着香气四溢的泽地。
- 松风鸣珮环:松风吹动,发出佩环的鸣响。
- 歌声入空尽:悠扬的歌声在空中消散。
- 舞影到池闲:舞者的身影轻盈,流连于池水旁。
- 杳眇同天上:那遥远的景象仿佛在天上。
- 繁华非代间:繁华的景象并不属于这个时代。
- 卷舒混名迹:人生的名声如云彩般变幻。
- 纵诞无忧患:即使偶尔荒诞,也无须忧虑。
- 何必苏门子:何必像苏门的士子那样。
- 冥然闭清关:闭门不出,拒绝世间的清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名声比作卷舒的云彩。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如松风鸣珮环。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探讨高洁品德与世俗名利的关系,倡导超然的生活态度,反映出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山:象征隐逸与高洁的生活。
- 兰露:象征清新与芬芳,代表内心的洁净。
- 松风: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繁华:象征世俗的名利与繁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 A. 李白
- B. 谢安
- C. 苏轼
-
诗中“卷舒混名迹”的意思是?
- A. 名声不重要
- B. 名声如云彩般变化
- C. 名声永恒不变
-
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有哪些?(可多选)
- A. 兰花
- B. 朱颜
- C. 松风
答案:
- B
- B
- A,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关于隐逸与理想生活的描绘。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沉思。
诗词对比:
- 王丘的《咏史》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王丘更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陶渊明则专注于自然与自我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王丘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