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乐府十篇。贪官怨》
时间: 2025-01-11 02:46: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贪官怨》
国家省闼吏,赏之皆与位。
素来不知书,岂能精吏理。
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
愚者若混沌,毒者如雄虺。
伤哉尧舜民,肉袒受鞭箠。
吾闻古圣王,天下无遗士。
朝廷及下邑,治者皆仁义。
国家选贤良,定制兼拘忌。
所以用此徒,令之充禄仕。
何不广取人,何不广历试。
下位既贤哉,上位何如矣。
胥徒赏以财,俊造悉为吏。
天下若不平,吾当甘弃市。
白话文翻译
国家的吏员在省闼中,获得的赏赐与他们的职位相连。
本来不识字的人,怎么能够掌握治吏之道呢?
大的官员或许可以治理一个地方,小的官员也只是负责记录。
愚笨的人就像混沌,恶毒的人就像猛蛇。
可怜的是尧舜时代的百姓,赤身裸体地受着鞭打。
我听说古代的圣王,天下没有被遗忘的士人。
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治理者都应具备仁义之德。
国家应该选拔贤良之士,制定制度并加以约束。
为何不广泛地招募人才,为什么不多多考试?
下位的人既然贤良,上位的人又如何呢?
那些吏员只靠金钱来奖励,才华出众的人都成为了官吏。
天下如果不再平安,我愿意甘心被抛弃于市。
注释
- 省闼:指的是地方政府的官吏。
- 愚者若混沌:形容愚蠢的人像混沌一样,没有分辨能力。
- 尧舜:指中国古代的贤明君主,象征理想的统治。
- 肉袒:古代一种表示悲惨遭遇的姿态,意指赤裸受辱。
- 俊造:指才华出众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廷秀,号乐天,唐代诗人,以其讽刺讽刺官场黑暗、社会不公的作品而闻名。他的诗风格多变,既有清新自然的田园诗,也有深刻的讽刺诗。
创作背景
《贪官怨》创作于唐代中后期,正值社会动荡,官僚腐败现象严重。诗人通过对贪官污吏的控诉,表达对当时政治黑暗、不公正的强烈不满,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无奈。
诗歌鉴赏
《贪官怨》以其清晰的逻辑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皮日休对贪官污吏的痛斥。全诗从国家治理入手,逐步揭示出腐败现象的严重性,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诗中通过“愚者”、“毒者”这样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官员素质的低下,进而引出对古代圣王治国理政的追忆。
诗中反复提及的“仁义”,不仅是对古代治国理念的重申,也是在向当时统治者发出警示。皮日休在最后一句“天下若不平,吾当甘弃市”中,表现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和对改变现状的坚定决心。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国家省闼吏,赏之皆与位:表明地方官员的赏赐与职位挂钩,暗示官员的贪婪。
- 素来不知书,岂能精吏理:质疑无知的官员如何能理解治吏之道。
- 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描述了官员的层级,突出其职能的单一与低下。
- 愚者若混沌,毒者如雄虺:将官员形象化,体现其不作为和恶劣。
- 伤哉尧舜民,肉袒受鞭箠:感叹百姓的苦难,指责统治者的暴行。
- 吾闻古圣王,天下无遗士:回忆理想化的治国理想,反衬现实的悲惨。
- 朝廷及下邑,治者皆仁义:理想中的治理者应具备的品质。
- 国家选贤良,定制兼拘忌:呼吁国家应选拔人才并制定良好的制度。
- 何不广取人,何不广历试:质疑现行选人标准的狭隘。
- 下位既贤哉,上位何如矣:下层官员尚且贤良,上层官员又如何?
- 胥徒赏以财,俊造悉为吏:揭示腐败的根源,才华之人沦为官吏。
- 天下若不平,吾当甘弃市: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愿意放弃一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愚者比作混沌,毒者比作雄虺,形象生动。
- 对仗:如“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诗人的质疑和控诉力度。
主题思想
《贪官怨》表达了对贪官污吏的愤怒与对理想治国的渴望。皮日休通过对比古代圣君的仁义与现实的腐败,深刻揭示了社会不公的根源,呼唤对人才的重视与对制度的改革,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愚者:象征无知与无能,反映官员的素质。
- 毒者:象征邪恶与腐败,暗示对社会的危害。
- 尧舜:象征理想中的统治者,代表仁义与公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贪官怨》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皮日休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愚者”象征什么? A. 聪明才智
B. 无知与无能
C. 忍耐与包容
D. 仁义与公正 -
诗中提到的“尧舜”象征什么? A. 贪官污吏
B. 理想的统治者
C. 一般百姓
D. 无能的统治者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新乐府》:白居易的诗作,同样关注社会问题。
- 《杂诗》:王维的作品,表达对社会的关切。
诗词对比
- 《贪官怨》与《新乐府》:两者均关注社会弊端,风格各异,前者更直接尖锐,后者则更具叙述性与情感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皮日休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