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记得满帘飞絮,春暮。争信有而今,半庭衰柳不成阴,黄叶没阶深。从此五更风月,愁绝。情绪几人知,繁华纵有隔年期,憔悴已如斯。
白话文翻译:
我记得春末的时节,满帘飞舞的柳絮。难以相信如今,庭院里的衰柳已经无法遮阴,黄叶深深地堆积在台阶上。从此以后的每个清晨,明月与清风都让我愁苦不已。这样的情绪,又有几人能理解?即便繁华的景象隔年再现,然而我已憔悴成这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满帘飞絮:窗帘外面飞舞的柳絮,春天的象征。
- 春暮:春天的尾声,暗示时光流逝。
- 衰柳:枯萎的柳树,象征衰退与失落。
- 不成阴:无法遮挡阳光,隐喻失去庇护。
- 愁绝:愁苦到极点。
- 繁华:繁荣的景象。
典故解析:
- 黄叶:在古代文学中,黄叶常用来象征衰老、凋零和失落的美。
- 风月:常用来描绘清晨或夜晚的景象,含有自然美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嘉莹,生于当代,是中国著名的诗词学者和教育家,致力于古典诗词的研究与传播。她的诗作常常融合传统与现代,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荷叶杯》创作于叶嘉莹对生活感悟的阶段,反映了她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在古典文化的熏陶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荷叶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记得满帘飞絮,春暮”以春天的美好作为引子,唤起读者对过去的温馨回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美好正逐渐消逝,“半庭衰柳不成阴,黄叶没阶深”,描绘出一种衰败与失落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从此五更风月,愁绝”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诗人通过风月引发的愁苦,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切感受。最后两句“繁华纵有隔年期,憔悴已如斯”则揭示了时间的残酷,即便繁华再现,内心的憔悴与孤独已无法弥补。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惆怅与对美好时光的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回忆春天的美好,展现了对过往的怀念。
- 第二句则体现出现实的变化,衰败的柳树和满地的黄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第三句表达了诗人因自然之美而生出的愁苦。
- 最后两句总结感情,表明即使未来的繁华依然无法掩盖内心的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衰柳与失落的心情相联系,生动形象。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了表达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怀念与对衰败现实的反思,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絮:象征着青春与美好。
- 衰柳:象征衰老与失落。
- 黄叶:象征凋零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满帘飞絮”指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
“半庭衰柳不成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失落
- C) 疲惫
- D) 满足
答案:
- C) 春季
- B) 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叶嘉莹的《荷叶杯》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典诗词鉴赏》
- 《叶嘉莹诗词研究》
- 《中国现代诗词流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