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落野原秀,雨馀云物闲。
清时正愁绝,高处正跻攀。
京洛遥天外,江河战鼓间。
孤怀欲谁寄,应望塞鸿还。
白话文翻译
落日照耀下的野原显得格外美丽,雨后云朵显得悠闲。此时正是感伤愁苦的时刻,而我却在高处攀登,心情复杂。京城洛阳遥远在天边,江河间似乎传来了战鼓声。孤独的思念想寄给谁呢?恐怕只能寄望那归来的大雁了。
注释
- 日落:指太阳下山,象征一天的结束,常用以表达人生的无常。
- 野原秀:野外的景色美丽。
- 雨馀:雨过之后,空气清新,万物复苏。
- 清时:指天气晴朗的时刻。
- 愁绝:愁苦至极。
- 高处:指爬上高山,象征向上追求、思考。
- 京洛:指古代的两个重要城市,京城和洛阳。
- 战鼓:战争中的鼓声,暗示着动荡和不安。
- 孤怀:孤独的思念之情。
- 塞鸿:指北方的大雁,象征迁徙和返回。
典故解析
“京洛”指代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反映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塞鸿”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旅途中的孤独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号洙清,生于盛唐,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诗人旅途之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感慨,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下人们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登途怀友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首联“日落野原秀,雨馀云物闲”通过日落的景象及雨后的宁静,营造了一个清新而静谧的环境,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次联“清时正愁绝,高处正跻攀”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追求,虽然身处高处,但愁思依然难以忘怀。
第三联“京洛遥天外,江河战鼓间”则通过描绘遥远的故土及战争的鼓声,传达了对家国安危的忧虑。最后一联“孤怀欲谁寄,应望塞鸿还”以大雁作为寄托,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感,情感真挚而深沉。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引入,逐步深入到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落野原秀:日落时分,野外的景色显得格外美丽,暗示宁静和美好。
- 雨馀云物闲:雨后,云朵和万物显得悠闲,营造出一种闲适的自然氛围。
- 清时正愁绝:晴朗的时光反而让人愁苦,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 高处正跻攀:诗人在高处攀登,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与奋发向上的精神。
- 京洛遥天外:遥远的京城和洛阳,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江河战鼓间:描绘战争的紧张氛围,表现出社会动荡带来的忧虑。
- 孤怀欲谁寄:孤独的思念想寄托给谁,表现出一种无奈。
- 应望塞鸿还:期盼归来的大雁,象征着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雁比作思念的寄托,形象生动。
- 对仗:如“日落”与“雨馀”,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大雁象征着归来与思念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引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情感深邃而真诚。
意象分析
- 日落:象征时光流逝,人生无常。
- 雨馀:代表清新和宁静。
- 高处:象征追求与理想。
- 京洛:象征故土和文化根源。
- 战鼓:象征动乱与不安。
- 塞鸿:象征思念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京洛”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北京和洛阳
- B) 南京和长安
- C) 成都和杭州
- D) 西安和武汉
-
“孤怀欲谁寄”中“孤怀”指的是什么?
- A) 孤独的心情
- B) 孤独的身体
- C) 孤单的旅行
- D) 孤立的环境
-
诗中“应望塞鸿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大自然的向往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家国的忧虑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向往,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而《登途怀友人》则结合了自然景色和社会背景,情感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