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

时间: 2025-01-26 03:16:51

偶作闲身上古城,路人遥望不相惊。

无端将吏逡巡至,又作都头一队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城 薛能 〔唐代〕 偶作闲身上古城,路人遥望不相惊。 无端将吏逡巡至,又作都头一队行。

白话文翻译:

我偶然闲暇时登上古老的城墙,路人们远远望见我并不感到惊讶。 不知为何,突然间将吏们巡视至此,我又成了队伍的领头人。

注释:

  • 偶作:偶然地做某事。
  • 闲身:指自己闲暇无事的状态。
  • 古城:指古老的城墙。
  • 路人:指普通的行人。
  • 遥望:远远地看。
  • 不相惊:不感到惊讶。
  • 无端:无缘无故,没有明确的原因。
  • 将吏:指军中的官员。
  • 逡巡:徘徊,巡视。
  • 都头:军中的领队。
  • 一队行:一行队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田园诗。此诗可能是在作者闲暇时所作,通过描述自己在古城上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某次闲暇时,登上古城墙,观察周围环境,突发奇想,将自己在古城上的情景与军中的将吏巡视相联系,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不惊不扰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古城上的闲适情景。首句“偶作闲身上古城”,表达了作者偶然的闲适心情,登上古城墙,享受这份宁静。次句“路人遥望不相惊”,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路人的反应表明作者的行为并不引人注目,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后两句“无端将吏逡巡至,又作都头一队行”,突然转变了场景,将作者置于军中的情境,但这种转变并不突兀,反而增添了一种戏剧性的效果,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自如应对的心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偶作闲身上古城:作者偶然间有了闲暇,便登上古城墙,享受这份宁静和自由。
  2. 路人遥望不相惊:路人们远远地看到作者,并不感到惊讶,这表明作者的行为并不引人注目,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3. 无端将吏逡巡至:突然间,军中的将吏们巡视至此,这种转变增添了一种戏剧性的效果。
  4. 又作都头一队行:作者在这种情况下,又成了队伍的领头人,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自如应对的心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偶作闲身”与“无端将吏”的对比,突出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态度。
  • 转折:从“路人遥望不相惊”到“无端将吏逡巡至”,形成了一种戏剧性的转折,增强了诗歌的动态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随遇而安,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自如应对。通过作者在古城上的情景与军中将吏巡视的对比,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古城: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宁静的氛围。
  • 路人:代表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作者的闲适形成对比。
  • 将吏:象征着军中的秩序和权威,与作者的随和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偶作闲身上古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A. 惊讶 B. 闲适 C. 紧张 D. 悲伤

  2. “路人遥望不相惊”说明了什么? A. 作者很出名 B. 作者行为引人注目 C. 作者行为不引人注目 D. 作者行为古怪

  3. “无端将吏逡巡至”中的“无端”是什么意思? A. 有原因 B. 没有原因 C. 突然 D. 故意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深情。

诗词对比:

  •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薛能的《登城》更注重表达个人的闲适和随遇而安的态度,而王之涣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有助于理解薛能的诗歌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