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洛水》

时间: 2025-01-10 23:23:24

春蒐驰骏骨,总辔俯长河。

霞处流萦锦,风前漾卷罗。

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

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洛水
作者:李世民

春蒐驰骏骨,总辔俯长河。
霞处流萦锦,风前漾卷罗。
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
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时节,骏马在奔跑,牵着缰绳俯瞰长河。
霞光中流动着绚丽的锦缎,风前轻轻飘荡着罗帕。
水花翻飞映照着树影,河堤上的兰花倒映在波中。
难道非得在汾河的阴曲里,才能唱起秋天的歌谣?


注释

字词注释

  • :采集、收集。
  • 驰骏骨:驰骋的骏马,形容马的健壮和奔放。
  • 总辔:手握缰绳。
  • 俯长河:俯视长河,形容视野开阔。
  • 流萦锦:流动的霞光如同绚丽的锦缎。
  • 漾卷罗:风吹动罗帕,波动轻盈。
  • 翻照树:水花翻飞,映照树影。
  • 倒插波:倒映在水波中。
  • 岂必:难道非得。
  • 汾阴曲:汾河的阴曲,形容幽静的环境。
  • 发棹歌:唱起划船的歌谣。

典故解析

  • 汾河:古代著名河流,流域广泛,常被文人用作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秋云: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常与丰收、离别等情感相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史称太宗。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词作品也反映出其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临洛水》创作于李世民统治时期,诗中描绘春日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诗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临洛水》以春日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李世民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的开头通过“春蒐驰骏骨,总辔俯长河”描绘了春天的繁荣景象,表现了诗人对马的热爱与对自然壮丽景色的向往。紧接着,诗人用“霞处流萦锦,风前漾卷罗”描绘了春日的柔美,霞光与轻风交织成一幅自然的画卷,令人心生向往。

第三、四句则通过“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进一步刻画了水面波动与树影相映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这种细腻的描绘不仅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美好的感慨与珍视。

最后一句“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则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诗人质疑是否非得在幽静的汾河阴曲中才能吟唱秋天的歌谣,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自由与自在的追求。整首诗以舒展的笔触和清新的意象,带给读者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感受,体现了李世民作为一位皇帝兼诗人的深厚文化修养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蒐驰骏骨:春天是骏马奔腾的季节,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2. 总辔俯长河:手握缰绳俯视长河,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3. 霞处流萦锦:描述了霞光流动的美景,仿佛锦缎在风中舞动。
  4. 风前漾卷罗:轻风中摇曳的罗帕,展现了春日的柔美与轻快。
  5. 水花翻照树:水花翻飞,映照着树影,呈现出动与静的和谐美。
  6. 堤兰倒插波:堤岸上的兰花倒映在波中,形成一幅生动的水墨画。
  7. 岂必汾阴曲:质疑是否一定要在幽静的地方才能吟唱。
  8. 秋云发棹歌:在秋天的云间,发出划船的歌声,象征着自由与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霞处流萦锦”,将霞光比作锦缎,形象生动。
  • 拟人:水花翻飞的描绘使自然景物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水花翻照树,堤兰倒插波”,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美好人生的感悟。诗中蕴含的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使得这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机、希望与新生。
  • 长河:代表着广阔的自然,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 霞光:象征美好与富饶。
  • 兰花: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临洛水》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世民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的“水花翻照树”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 A) 静谧
    • B) 动与静的和谐美
    • C) 暴风骤雨
    • D) 冬日寒风
  3. 诗的最后一句“岂必汾阴曲,秋云发棹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恐惧
    • B) 对自由与洒脱生活的向往
    • C) 对孤独的叹息
    • D) 对繁华的追求

答案

  1. B) 李世民
  2. B) 动与静的和谐美
  3. B) 对自由与洒脱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春望》(杜甫)与《临洛水》均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杜甫的诗中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心,而李世民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为《临洛水》的深入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经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