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角声催日上牙城,白羽风清坐阅兵。盾鼻恐烦磨檄墨,莫教华发等闲生。
白话文翻译:
角声催促着晨曦升起,照亮了牙城的轮廓。清风拂面,我坐在这里观看军队操练。盔甲的盾牌和笔墨让我担忧岁月的流逝,莫让白发轻易地就这样生出。
注释:
- 角声:指号角的声音,古代军队用以号令的乐器。
- 牙城:古代城池的一种,通常指城墙上突出的部分,也可以指城池的防御工事。
- 白羽:指军队的旗帜或羽毛,象征着清风和肃穆。
- 盾鼻:盾牌的突出部分,形容兵器的威严。
- 磨檄墨:指写文书的工具,磨墨是书写前的准备,这里隐喻了对官场的担忧。
- 华发:指白发,象征年老和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角声催日”象征着时间的紧迫和历史的流转,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淡雅的情趣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泽潞即事杂诗三首》是王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军队和国家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生命价值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军队操练,展现了王恽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和对个人命运的深思。诗开头以“角声催日上牙城”引入,声响代表了战争的来临和历史的推进,寓意着不安与紧迫。接着,诗人坐在此刻,既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又带着对未来的思索,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矛盾。
“白羽风清坐阅兵”一联,展现出清新而肃穆的氛围,白羽象征着军队的力量和美感,风清则暗示着环境的宁静与安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却又感到“盾鼻恐烦磨檄墨”,即对未来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此处将军队的威严与个人的脆弱相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一句“莫教华发等闲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自身老去的警惕,既有对岁月的感慨,也流露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清新中带有沉重,展现了王恽的诗歌风格与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角声催日上牙城:号角声催促着太阳升起,照亮了城池,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化。
- 白羽风清坐阅兵:在清风中观看军队的训练,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
- 盾鼻恐烦磨檄墨:对军队装备的思考引发了对文书工作的忧虑,暗示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 莫教华发等闲生:警惕不要让白发轻易地生出,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角声”和“白羽”比作时间的标志和军队的象征。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关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价值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角声:象征着战争与时间的紧迫。
- 白羽:象征着军队的力量和美感。
- 华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角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笑声
B. 时间的紧迫
C. 号角的乐声 -
诗中提到的“华发”意指什么? A. 青春
B. 白发和年老
C. 美丽 -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对个人命运的漠视
B. 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
C. 只关注自然景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恽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对国家的关心,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王恽则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思考。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风格迥异,但都表现出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关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王恽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