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胡人歌》
时间: 2025-01-10 22:43: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山代郡东接燕,
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
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
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
时时醉向酒家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代郡东部与燕国接壤的高山地区,那里有许多胡人居住。诗中提到,胡人们放出鹰来捕捉边塞的小鸟,能够利用代马在秋天的田野上打猎。山顶上寒冷的野火经常烧起,雨中的孤峰湿漉漉地冒着烟。听说辽西一带没有战斗,诗人时常醉倒在酒家里安然入睡。
注释:
- 代郡:古代的一个郡,位于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 雁门:地名,指雁门关,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关隘。
- 胡人:指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等。
- 鹰逐塞鸟:鹰追逐边塞的小鸟,表现出狩猎的场景。
- 代马:指代郡的马,常用于战斗和狩猎。
- 秋田:秋季的田地,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 野火寒多烧:指山头的野火频繁,给寒冷的环境带来了更多的烧焦痕迹。
- 孤峰湿作烟:雨水使孤峰湿润,烟雾缭绕的情景。
- 辽西:指辽西地区,历史上常有战争。
- 醉向酒家眠:表现了诗人对酒的喜爱与逃避现实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颢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704年,卒于公元754年。他的诗风清新、奔放,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雁门胡人歌》写于唐代边疆地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唐代时,边塞地区的胡人与汉人共存,诗人通过描绘胡人的生活,表达了对边疆战乱的无奈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雁门胡人歌》是一首描绘边塞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胡人们在边疆的生活状态。开篇以“高山代郡”点明了地理位置,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接着通过“解放胡鹰逐塞鸟”展现了胡人放鹰捕猎的场景,体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智慧。诗中也提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山头野火寒多烧”与“雨里孤峰湿作烟”形成鲜明对比,既有野火的破坏,又有大雨的滋润,表现了自然界的复杂与多变。
最后,诗人提到“闻道辽西无斗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全诗用词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山代郡东接燕:描绘了地理背景,代郡东边与燕国相接,营造出边疆的氛围。
- 雁门胡人家近边:指出胡人家就在雁门附近,强调了他们的生活环境。
- 解放胡鹰逐塞鸟:描绘胡人们放鹰追逐边境的小鸟,展现其狩猎的习惯。
- 能将代马猎秋田:表达他们使用代马进行狩猎,展现了生活的自给自足。
- 山头野火寒多烧:描绘自然环境的严酷,野火的频繁给生活带来困扰。
- 雨里孤峰湿作烟:形象地表现了雨后的孤峰,湿气弥漫,形成烟雾。
- 闻道辽西无斗战:传达出对和平的期待,辽西地区没有战斗。
- 时时醉向酒家眠:表现诗人对现实的逃避,醉酒后安然入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湿作烟”,通过湿气与烟雾的结合,描绘出雨后景象。
- 对仗:如“野火寒多烧”与“孤峰湿作烟”,两个句子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描绘,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厌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山:象征艰苦的环境与边疆的险恶。
- 鹰:象征力量与生存的技巧。
- 野火:代表自然的不可控与生活的困扰。
- 酒家:象征逃避现实与寻求安慰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山代郡”位于哪个国家的东边?
- A) 燕
- B) 魏
- C) 楚
- D) 齐
-
诗人提到的“胡鹰”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捕猎
- B) 驻扎
- C) 观赏
- D) 放飞
-
诗中提到“闻道辽西无斗战”,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战争的期待
- B) 对和平的渴望
- C) 对斗争的厌倦
-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A) 燕
- A) 捕猎
- B) 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崔颢的《雁门胡人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以边塞为背景,但前者侧重于描绘胡人的生活,后者则表达了壮阔的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两者在主题与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的边塞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