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

时间: 2025-01-10 22:00:20

巴蜀愁谁语,吴门兴杳然。

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

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蓬莱如可到,衰白问群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子
杜甫 〔唐代〕
巴蜀愁谁语,吴门兴杳然。
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
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蓬莱如可到,衰白问群仙。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巴蜀的地方,谁能倾诉这份愁苦呢?吴门那边的景象更加遥远而模糊。九江的春草在眼前延展,三峡的暮色中,帆船缓缓前行。对于成都的生活感到厌倦,决心不再为官场的琐事而沉睡。若能到达蓬莱仙境,愿向众仙询问长生之道。

注释:

字词注释

  • 巴蜀:今四川、重庆一带,古时的一个地名。
  • 吴门:指今江苏一带,古代吴国的地盘,因而这里用以代表江南地区。
  • 九江:古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因九江春草生长而出名。
  • 三峡:长江上游的峡谷,风景秀丽。
  • 厌就:厌倦、厌烦。
  • 吏部:唐代主管官员的部门。
  • 蓬莱:古代神话中的仙岛,象征长生与理想的境地。
  • 衰白:指年老白发,象征衰老。

典故解析

  • 蓬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仙人居住之地,象征着长生与超脱尘世的理想。
  • 群仙:指众多的仙人,代表求问长生不老之道的渴望,寓意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杜甫的诗作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而闻名,常被誉为“诗圣”。

创作背景
《游子》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中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杜甫的《游子》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诗作。诗的开头便以“巴蜀愁谁语”引入,直接表达了身处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与忧愁。接着,通过“吴门兴杳然”展现了他对江南美景的遥望与渴望,情感的沉重感在此处逐渐加深。接下来的“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出游子心中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杜甫对现实的不满。他不愿再沉迷于官场的纷扰,而是希望能够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最后,以“蓬莱如可到,衰白问群仙”结束,表达了对长生与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有对现实的失望,最终以对理想的追求作为升华,展现了杜甫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巴蜀愁谁语:在巴蜀的地方,愁苦无人倾诉,表达了孤独感。
  2. 吴门兴杳然:吴门的景象模糊不清,象征着远方的生活和希望渺茫。
  3. 九江春草外:春天的草在九江延展,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
  4. 三峡暮帆前:三峡的帆船在暮色中行驶,营造出一种宁静又孤独的氛围。
  5. 厌就成都卜:对成都的生活感到厌倦,表达了对现状的反思。
  6. 休为吏部眠:不再为官场的琐事而沉睡,渴望摆脱束缚。
  7. 蓬莱如可到:如果能够到达蓬莱,展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8. 衰白问群仙:白发苍苍后向仙人询问长生,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巴蜀和吴门的景象比作游子的愁苦与向往,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九江春草外”与“三峡暮帆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对称美。
  • 夸张:对蓬莱的向往,体现了对理想境地的渴求,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杜甫通过游子的身份,展现了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向往,表达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巴蜀:象征着故乡和游子的根。
  • 吴门:代表着渴望与梦想的地方。
  • 九江春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 三峡暮帆:象征孤独与流浪。
  • 蓬莱:象征理想与长生的追求。
  • 群仙:代表着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游子》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吴门”指的是: A) 四川
    B) 江南
    C) 北方

  3. “厌就成都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B) 对故乡的怀念
    C)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B) 杜甫
  2. B) 江南
  3. A)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游子》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亲情和故乡的思念,但杜甫更加强调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偏向于抒发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