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作者: 王惟一 〔元代〕
学道须当猛烈,始终确守初心。
纤毫物欲不相侵。方得神凝气定。
动静不离中正,阳生剥尽群阴。
龙降龙伏鬼神钦。行满便登仙境。
白话文翻译:
学道必须要有猛烈的决心,始终要保持最初的信念。
细微的物欲无法侵染内心,才能够使神志凝聚、气息安定。
在动静之间不离中正,阳光驱散一切阴暗。
龙降又龙伏,鬼神都为之敬畏。
修行到达圆满,便可以进入仙境。
注释:
- 猛烈:形容心志坚定,努力追求。
- 初心:最初的志向或信念。
- 纤毫:极小的物欲或欲望,形容微不足道。
- 神凝气定:指精神集中,气息平和。
- 动静:指行为和静态之间的平衡。
- 中正:指处于中庸、正直的状态。
- 阳生剥尽群阴:阳光能够驱散所有阴暗之物。
- 龙降龙伏:寓意强大的气场和权威。
- 鬼神钦:鬼神对修行人表示敬畏。
- 行满便登仙境:修行达到一定程度,便能够进入理想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惟一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主要以道教思想为背景进行创作。他的诗歌常常融入对道理的深刻思考,风格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是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中表达了对修道者的要求与期望,强调内心的纯净与坚定的信念,以此来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诗歌鉴赏:
《西江月》是王惟一对修道之路的深刻反思与感悟。全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修道者应持有的决心和心态。开篇便指出,学道必须以猛烈的姿态来面对,强调了修道的艰辛与决绝。接着,诗人提到保持初心的重要性,说明了在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中,物欲的侵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保持内心的纯净。
诗中提到的“动静不离中正”,体现了修道者应有的平衡与和谐,强调了“中正”的道理。阳光驱散阴暗,象征着真理与光明的力量,这种对比不仅彰显了修道者的内在力量,也暗示了外界的挑战。
最后,诗人以“行满便登仙境”作结,可见其对修道成果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哲理,体现了道教的核心思想,既是对自我修行的鞭策,也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学道须当猛烈:学习道理必须有强烈的决心和追求的态度。
- 始终确守初心:始终要坚持最初的信念和目标。
- 纤毫物欲不相侵:即使是微小的物欲也不能侵扰到内心的追求。
- 方得神凝气定:这样才能使神志集中,气息安稳。
- 动静不离中正:在活动与静止之间保持中正之态。
- 阳生剥尽群阴:阳光能够驱散所有的阴暗与困扰。
- 龙降龙伏鬼神钦:这种状态使得鬼神都感到敬畏。
- 行满便登仙境:修行达到完美的状态,便能进入理想的境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动静不离中正,阳生剥尽群阴”展示了对称和和谐的美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
- 隐喻:如“龙降龙伏”暗喻着力量与权威的象征,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修道者的心态与追求,强调初心的重要性,倡导心灵的纯净与坚定,最终达到精神的升华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象征着真理与人生的哲理,代表修行的目标。
- 初心:象征着最初的信念与目标,承载着理想。
- 阳光:象征着光明与真理,驱散黑暗与困惑。
- 龙:象征着强大的力量与威严,代表着修行者的精神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学道须当猛烈”中“猛烈”的意思是?
A. 温和 B. 强烈 C. 缓慢 D. 轻微 -
诗中提到的“中正”指的是?
A. 无所作为 B. 平衡与和谐 C. 追求物欲 D. 离经叛道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追求物质 B. 保持初心 C. 享受生活 D. 逃避现实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王惟一的《西江月》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主题上均涉及到内心的追求与哲理的思考,但王惟一更加侧重于道教的修行理念,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的感受与情感的宣泄。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道教文化与诗歌》
- 《王惟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