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悼往二首》

时间: 2025-01-10 22:40:47

邑邑何邑邑,长沙地卑湿。

楼上见春多,花前恨风急。

猿愁肠断叫,鹤病翘趾立。

牛衣独自眠,谁哀仲卿泣。

郁郁何郁郁,长安远如日。

终日念乡关,燕来鸿复还。

潘岳岁寒思,屈平憔悴颜。

殷勤望归路,无雨即登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谪居悼往二首
作者:刘禹锡

邑邑何邑邑,长沙地卑湿。
楼上见春多,花前恨风急。
猿愁肠断叫,鹤病翘趾立。
牛衣独自眠,谁哀仲卿泣。

郁郁何郁郁,长安远如日。
终日念乡关,燕来鸿复还。
潘岳岁寒思,屈平憔悴颜。
殷勤望归路,无雨即登山。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长沙的地方湿气重,四周环境显得压抑。
在楼上看到春天的景色却觉得花前的风急促令人心烦。
猿猴悲伤得叫声断肠,白鹤因病而独自站立。
牛衣下我孤独入眠,谁能为仲卿的泪水而哀伤呢?

第二首
长安的远方如同太阳一般遥不可及,
我整日思念家乡,燕子归来,鸿雁再度飞回。
潘岳在寒冬时节思念故乡,屈原在愁苦中面容憔悴。
我热切地望着归路,如果没有雨就登上山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邑邑:形容地方狭小、环境封闭。
  • 仲卿:指的是仲卿(即屈原),在此是用以代表失意之人。
  • 燕来鸿复还:燕子和鸿雁是候鸟,象征着归来。

典故解析:

  • 潘岳:指潘岳,古代文人,以其在逆境中的思乡情怀著称。
  • 屈平:指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因政治失意而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湘江,唐代著名诗人,因其政治生涯多次贬谪而形成了他作品中浓厚的感伤情绪和浓烈的思乡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被贬至长沙期间,他的心情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两首诗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被贬谪后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诗中通过“长沙地卑湿”展现了环境的压抑,而“楼上见春多”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猿猴的悲鸣和白鹤的独立,象征着孤独与愁苦,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失去自由的深刻感受。第二首则通过对长安的遥远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整首诗虽有哀伤之情,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坚持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邑邑何邑邑:描述长沙环境的压抑。
  • 长沙地卑湿:突出地理位置的不利。
  • 楼上见春多:楼上看到春天的气息,却感到烦恼。
  • 猿愁肠断叫:猿猴的叫声表明了深深的忧伤。
  • 鹤病翘趾立:病鹤孤独地站立,象征失意。
  • 牛衣独自眠:一个人独处,反映孤独。
  • 谁哀仲卿泣:无人能理解仲卿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多”与“恨风急”,表达了对自然的感知。
  • 拟人:猿猴和鹤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表现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个人的失落与思乡情怀,反映了诗人在贬谪中的孤独与无奈,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悲伤与孤独。
  • :象征高洁与病痛。
  • 牛衣:象征贫困与独处。
  • 燕与鸿:代表归乡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沙地卑湿”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压抑
    • C. 期待
    • D. 无所谓
  2. “猿愁肠断叫”中的“猿”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悲伤
    • C. 快乐
    • D. 友谊
  3. 诗中提到的“仲卿”指的是谁?

    • A. 刘禹锡
    • B. 屈原
    • C. 李白
    • D. 杜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故乡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现了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刘禹锡的《谪居悼往》和王维的《鹿柴》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刘禹锡更偏向于对故乡的思念,而王维则注重静谧与宁静的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禹锡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