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裴中丞赴华州
我梦何曾应,看君渡浐川。
自无仙掌分,非是圣心偏。
径草多生药,庭花半落泉。
人间有此郡,况在凤城边。
白话文翻译:
我在梦中怎么可能回应你呢?只看到你渡过浐川。
这并不是因为我有仙人的恩赐,也不是因为我心意特别。
小路旁的草丛中长满了药草,庭院中的花朵也半枯落在泉水旁。
人间有这样的地方,更何况在凤城附近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浐川:浐川,古名,今陕西省境内的一条河流。
- 仙掌:仙人之手,代表神仙的庇护。
- 圣心:指圣贤之心,暗指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
- 径草:小路旁的杂草。
- 药:药草,可能暗指医治或养生的性质。
- 庭花:庭院中的花。
- 泉:泉水,象征清流和生命的源泉。
典故解析:
- “仙掌”与“圣心”:古代诗词中常用神仙与圣人来比拟人间的情感和联系,表达对友人的期许与祝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公元 779-843年),字子文,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姚合送别朋友裴中丞赴华州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祝福,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真挚,意境清新。开头以“我梦何曾应”,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期盼与无奈,接着描绘了朋友渡过浐川的情景,表达了对他旅途的祝福。诗中“自无仙掌分,非是圣心偏”一句,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只依赖于神秘的力量,而是基于真诚的心意。此后,诗人以“径草多生药,庭花半落泉”描绘了自然的景象,既有生机又有些许凋零,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美好并存。最后一句“人间有此郡,况在凤城边”则强调了华州的美丽与独特,抒发了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梦何曾应”:诗人自觉与友人的距离,暗示梦中也无法相见。
- “看君渡浐川”:描绘朋友出行的情景,带有些许忧虑。
- “自无仙掌分,非是圣心偏”:强调对友人的祝福并非来自超自然的力量,而是出自真诚的情感。
- “径草多生药,庭花半落泉”: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了生命的轮回与无常。
- “人间有此郡,况在凤城边”:总结华州的美丽,传达对友人未来的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仙掌和圣心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关爱。
- 对仗:如“径草多生药,庭花半落泉”,展示了诗人的工整与对称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以及对自然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浐川:象征旅途的开始。
- 仙掌:象征神秘的庇护。
- 药草:象征生命与希望。
- 庭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河流名称是? A. 长江
B. 浐川
C. 黄河
D. 渭河 -
诗人用什么来比喻人间的情感关系? A. 仙掌
B. 花草
C. 山水
D. 朋友 -
诗中的“庭花半落泉”意象象征什么? A. 美好与凋零
B. 生命的源泉
C. 旅行的开始
D. 友谊的长久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词对比:
- 姚合与王之涣的送别诗对比,姚合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则更注重景物的描绘与壮志的表现,体现不同的诗风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