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题中用韵)》
时间: 2025-01-25 18:06: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园林青气动,众木散寒声。
败叶墙阴在,滋条雪后荣。
欣欣春令早,蔼蔼日华轻。
庾岭梅先觉,隋堤柳暗惊。
山川应物候,皋壤起农情。
只待花开日,连栖出谷莺。
白话文翻译:
在园林中,青翠的气息弥漫,树木在寒风中发出低沉的声音。落叶依然留在墙阴处,经过雪后的枝条开始复苏。春天的气息早早来临,阳光轻柔地照耀着。庾岭的梅花最先觉醒,隋堤的柳树在暗影中令人惊喜。山川都在应时而候,田地里传来农人的情绪。只等到花儿开放的那一天,黄莺就会从山谷中飞出栖息。
注释:
- 青气:指新芽的颜色,象征春天的生机。
- 寒声:指寒风或树木发出的声音,表现初春的寒意。
- 败叶:指已经枯萎的树叶。
- 滋条:指新生的枝条,象征生命的恢复。
- 欣欣:形容生机勃勃的样子。
- 蔼蔼:形容阳光温和、轻柔的样子。
- 庾岭:指庾岭,古时的地方名,梅花最早开放的地方。
- 隋堤:隋朝时期的堤岸,柳树生长之处。
- 皋壤:指土地,尤其是适合耕作的地方。
- 农情:农民对春天的期待和耕作的热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谷,字穆,号秋水,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与律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表现出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唐咸通十四年,正值春季,诗人观察到春天的迹象,以及自然界的复苏,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自然界的变化,展现了郑谷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与深刻理解。开篇的“园林青气动,众木散寒声”,生动地描绘出初春的气息,青翠的植物与寒冷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春天的到来尚未完全驱散寒冷。接着,通过“败叶墙阴在,滋条雪后荣”,表现了春天带来的复苏与希望。诗中“欣欣春令早,蔼蔼日华轻”两句,传达出春天的温暖和生机,令人感受到春日的明媚。
在描写梅花与柳树的“庾岭梅先觉,隋堤柳暗惊”中,诗人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在不同植物中的体现,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意象。最后两句“只待花开日,连栖出谷莺”,通过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盼望与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整首诗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受,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春天来临时,园林中青翠的气息与寒冷的声音。
- 第二联:落叶依旧在阴处,经过冬雪后,新的枝条开始生长。
- 第三联:春天来得早,阳光温暖而轻柔。
- 第四联:梅花早早开放,柳树在暗处让人惊喜。
- 第五联:山川的变化反映出农民的春耕情绪。
- 第六联:期待花开之时,黄莺将飞出山谷。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气”比喻春天的生机。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梅先觉”。
- 对仗:如“败叶墙阴在,滋条雪后荣”,工整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复苏的欣喜与期待,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感悟。
意象分析:
- 青气:象征生机与春天的到来。
- 败叶:代表冬天的残留与生命的沉寂。
- 梅花、柳树:春天的标志,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黄莺:象征春天的歌唱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气”指的是什么?
- A. 冬天的气息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落叶
- D. 夏天的炎热
-
诗中提到的“庾岭梅先觉”中的“梅”指的是什么?
- A. 梅花
- B. 桃花
- C. 杏花
- D. 玫瑰
-
整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秋天的萧瑟
- B. 冬天的寒冷
- C. 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郑谷与白居易的春天诗作都表现出对春天的赞美,但郑谷更注重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而白居易则更多地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