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其一 碧桃》

时间: 2025-04-27 21:42:08

瑶笙吹罢。

月满仙台下。

歌扇半欹羞澹冶。

一点芳尘不惹。

临溪更洗残妆。

低回玉洞舂光。

换却当时脂脸,从教恼杀刘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瑶笙吹罢。月满仙台下。
歌扇半欹羞澹冶。
一点芳尘不惹。
临溪更洗残妆。
低回玉洞舂光。
换却当时脂脸,
从教恼杀刘郎。


白话文翻译:

笙声刚刚停止,月光洒满了仙台。
歌扇微微倾斜,似乎因羞怯而显得柔美。
一丝芳香的尘埃都不曾沾惹。
在溪边轻轻洗去残妆。
轻声低语在玉洞中回荡,
换掉当时的脂粉脸,
只为那刘郎心中恼怒。


注释:

字词注释:

  • 瑶笙:一种乐器,常用于古代宴会中。
  • 仙台:指神仙的台阶,象征着高雅的场所。
  • 歌扇:用于扇风的扇子,通常装饰华丽,伴随歌唱。
  • 芳尘:指芬芳的尘埃,这里指香气。
  • 临溪:在溪水边。
  • 舂光:舂,指轻声细语;光,指光辉或美丽。
  • 脂脸:涂抹脂粉的脸。

典故解析:

  • 刘郎:可能指代特定的历史或文学人物,象征着情感的纠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亨贞是元代著名的词人,生于南宋末年,经历了元朝的建立。他的词风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敏感,作品常常描绘女子的柔情与哀愁。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元代,那个时期社会动荡,诗人们常通过词作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其一 碧桃》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的词作。全词通过描绘月下的美丽景象与女子的柔情,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以“瑶笙吹罢,月满仙台下”引入,展现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音乐的余韵与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随后,女子的羞怯与优雅通过“歌扇半欹羞澹冶”这一句得以体现,既描绘了她的外貌,也传递了内心的微妙情感。

诗中“临溪更洗残妆”一语,表现出她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反思,似乎在洗去过往的痕迹,重新审视自我。而最后一句“从教恼杀刘郎”则带有一丝幽怨与无奈,表明爱情中的复杂与纠葛,既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痛苦。整首词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女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瑶笙吹罢:乐声停息,氛围渐静。
  2. 月满仙台下:描绘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月夜场景。
  3. 歌扇半欹羞澹冶:女子的扇子微微倾斜,显示出她的羞涩与柔美。
  4. 一点芳尘不惹:即使有些香气,也不愿轻易沾惹,显得清高。
  5. 临溪更洗残妆:在溪边洗去残妆,象征对过去的洗净与重新开始。
  6. 低回玉洞舂光:在美丽的环境中低声细语,展现出一种柔情。
  7. 换却当时脂脸:换掉曾经的妆容,展现出对自我的重新审视。
  8. 从教恼杀刘郎:表达出对刘郎情感的复杂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瑶笙”和“月”来比喻美好的氛围。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歌扇半欹”。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形成优美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体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了女子内心的柔情与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笙:象征高雅与美好。
  • :象征孤独与思念。
  • 溪水:象征流动与变化。
  • 脂脸:象征美丽与青春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瑶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饮品
    答案:A

  2. “歌扇半欹羞澹冶”中“半欹”指的是什么状态? A. 直立
    B. 倾斜
    C. 摆动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刘郎”可能象征什么? A. 朋友
    B. 爱情的纠葛
    C. 诗人自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鹊桥仙》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情感,但更多的是对爱情失落的哀伤。
  • 秦观《鹊桥仙》:描绘了恋人间的期盼与相思,情感更加直接而浓烈。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邵亨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