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白话文翻译
黄昏时分,我坐在西北的堂屋里,凉风轻拂着修竹。
我在南窗边写书,门前的环境显得格外肃静。
青苔和野草延续着古老的情趣,耳边的声音和视线都变得幽静而独特。
有人问我在忙些什么,我回答说是在寒谷中刈割庄稼。
注释
- 日暮:黄昏,太阳下山的时候。
- 西北堂:指的是坐落在西北方的房屋。
- 凉风洗修木:凉风吹拂着修长的竹子,表达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
- 著书:写书,创作文学作品。
- 南窗:指面向南方的窗户。
- 肃肃:形容环境的安静、肃穆。
- 苔草:青苔和野草,象征古老的情感。
- 视听转幽独:目光与耳朵都变得幽静而孤独。
- 刈黍:收割黍米,指农事活动。
- 寒谷:寒冷的山谷,暗示秋冬的季节。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农事活动,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沉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号子安,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律和七律,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秋兴》创作于王昌龄晚年时期,正值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社会动荡与个人遭遇的影响,使得诗人对乡村宁静的向往愈加强烈。
诗歌鉴赏
《秋兴》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开篇的“日暮西北堂”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宁静场景,凉风的吹拂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此时,诗人正专注于写作,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接着,“苔草延古意”一句,通过青苔和野草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古老而悠远的情怀,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最后一联“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则展示了诗人对农事的关注,暗含着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整首诗在宁静的氛围中融入了个人的思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暮西北堂:黄昏时分,在西北的房间里,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凉风洗修木:凉风轻拂着修长的竹子,表现出自然的清新与舒适。
- 著书在南窗:我在南窗边写书,显示出诗人的学术追求。
- 门馆常肃肃:门前环境的严肃和静谧,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 苔草延古意:青苔与野草延续着古老的情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 视听转幽独:目光和声音变得幽静而孤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 或问余所营:有人问我在忙些什么,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刈黍就寒谷:我回答说是在寒谷中收割庄稼,展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凉风洗修木”中的“洗”用作比喻,暗示自然的清新。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 意象:使用“苔草”与“寒谷”构建出秋天的意象,富有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安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具有深厚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暮: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 凉风:代表自然的清新与和谐。
- 苔草:象征古老的情感与传统。
- 寒谷:体现农事的艰辛与自然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暮”的意境主要表现了什么? A. 乡愁
B. 时间流逝
C. 自然美
答案:B -
“苔草延古意”中的“古意”指的是什么? A. 传统文化
B. 过往历史
C. 诗人的情感
答案:A -
诗人在哪个地方写书? A. 北窗
B. 南窗
C. 东窗
答案:B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欣赏王昌龄的《秋兴》以及他在古典诗词中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