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别心不忍,临行情更亲。
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
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
送君从此去,回首泣迷津。
白话文翻译:
将要分别,心里难以忍受,临别时感情愈加亲密。
酒洒在明亮的月光下,客人喝醉了几重春意。
依偎在草地上,顺着流水,采花送给远方的朋友。
送你从此离去,回首时泪眼模糊,迷失在渡口。
注释:
- 欲别:将要分别。
- 不忍:不愿意,难以忍心。
- 临情:临别时的情感。
- 倾:倾洒,指酒的倾倒。
- 客醉:客人喝醉。
- 藉草:依靠草地。
- 赠远人:送给远方的朋友。
- 泣迷津:哭泣着迷失在渡口,指对离别的伤感。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别的典故,但反映了古人对离别的普遍感情,与唐代文人对友情和离别的态度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而著称,常表达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李白在江夏送别友人张丞,表达了对朋友即将离去的依依不舍和深厚的友情。
诗歌鉴赏:
《江夏送张丞》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李白以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临别时的情景与感受。首联“欲别心不忍,临行情更亲”直接表露了作者对离别的复杂心情,既有不舍又有对友人情谊的珍视。接着,诗中酒的意象象征着欢聚后的醉意和春天的气息,展示了离别前的温馨时刻。后两联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感与对未来的祝福,同时也暗含了对离别的无奈与伤感。“回首泣迷津”更是将离别的悲伤情感推向高潮,令读者深感共鸣。
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真挚与执着。酒、月、草、花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动人的送别画面,令人感受到离别的痛楚与美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豪放而又细腻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欲别心不忍:作者即将分别,心中难忍这份情感。
- 临行情更亲:在离别之际,情感愈发亲密。
- 酒倾无限月:月光下,酒洒无尽,暗示醉意愈浓。
- 客醉几重春:客人醉中感受到春天的浓厚气息。
- 藉草依流水:依靠草地,顺着流水,展现出一种闲适的情境。
- 攀花赠远人:采摘花朵赠予远方的友人,表达祝福。
- 送君从此去:送别朋友,暗示此后将不再相见。
- 回首泣迷津:回首时泪水模糊了双眼,迷失在渡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与月光结合,营造出浓烈的氛围。
- 对仗:上下联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象与情感的交融,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离别场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伤感,展现了唐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体察。
意象分析:
- 酒:象征欢聚时刻的欢乐与温馨。
- 月:象征思念与离别时的孤独感。
- 草:代表自然与休闲,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花:象征美好与祝福,传递对友人的美好期许。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不息,暗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欲别心不忍”的意思是什么?
- A. 心中感到快乐
- B. 心里难以忍受
- C. 不想离开
- D. 感到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意象“藉草依流水”主要表述了什么?
- A. 依靠草地,享受自然
- B. 在水边游玩
- C. 采花送友
- D. 远离喧嚣
-
“回首泣迷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惆怅与伤感
- C. 无所谓
- D.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江夏送张丞》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均为送别诗,前者情感更加奔放,后者则更显细腻与淡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