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郑州》
时间: 2025-01-11 02:48: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向周人告别,傍晚则投宿于郑州。
在他乡我失去了同伴,孤独的旅客身边只有我的仆人。
在宛洛的方向望去却什么也看不见,秋雨模糊了平陆的景色。
田里的农夫在草边归家,村里的孩子在雨中放牧。
主人在东边的高岗上,时令的庄稼环绕着茅屋。
虫鸣阵阵让人感到悲伤,雀鸟喧闹着禾谷已熟。
明天我将渡过京水,昨晚我还在金谷之地。
此去后我又该如何言说,穷困的边缘为微薄的俸禄而奔波。
注释:
- 周人:指周朝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告别的地方。
- 郑人:指郑州的人,诗人此处投宿的地方。
- 俦侣:同伴、朋友。
- 亲僮仆:亲密的仆人。
- 宛洛:指洛水,位于今河南省的河流。
- 秋霖:秋天的细雨。
- 田父:田里的农夫。
- 草际:指草边。
- 东皋:东边的高岗。
- 时稼:时令农作物。
- 虫思机杼:虫鸣让人思念织机的声音。
- 禾黍:稻谷和黍米的合称。
- 京水:指京津地区的河流。
- 金谷:指美丽的地方或富裕的地区。
- 微禄:微薄的俸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维的旅行途中,表达了他在外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描绘的场景和人物,展现了他对农田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困境的反思。
诗歌鉴赏:
《宿郑州》是一首表现孤独和思乡情感的诗。王维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开篇即以“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引出诗人从周地离开,投宿郑州的情境,简单的叙述却蕴含着离别的情感。
接下来,诗人感叹“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表明在异乡的孤独,身边只有仆人陪伴,情感的空虚与失落感油然而生。通过“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的描绘,诗人用自然景象来映射自己的心境,秋雨的迷蒙与遥望的无望相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安。
中间几句描绘了乡村的宁静景象,田父归家、村童放牧,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对家园的渴望。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思考,既感慨从金谷的繁华到京水的渡口,映射出人生的无常和对微薄俸禄的无奈。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露出深刻的情感,反映出王维在旅途中的哲思与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早上告别周人,晚上到郑州投宿,表现出旅途的流动性。
-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在异乡失去了同伴,孤独的旅客只有仆人陪伴,突出孤独感。
-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远处的宛洛景象无法看见,秋雨朦胧,象征思乡的无望。
-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乡村的农夫归家,孩子在雨中放牧,描绘宁静的乡村生活。
-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主人在高岗上,时令的庄稼环绕茅屋,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虫鸣让人思念织机的声音,雀鸟叫声中禾谷已经成熟,感受到生活的气息。
-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明天将渡过京水,昨晚还在富饶的金谷,反映人生的变化。
-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离开后又该如何言说,在穷困的边缘追逐微薄的俸禄。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乡村与旅途的对比,突出孤独感。
- 意象:自然景象与人情冷暖交织,形成丰富的情感内涵。
- 拟人:虫鸣与雀叫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孤独旅行的感慨,以及对生活无常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种对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他乡:象征孤独与陌生。
- 秋霖:象征忧伤与思念。
- 田父、村童:象征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 虫、雀:象征生活的气息与自然的声音。
- 京水、金谷:象征繁华与落寞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告别的地点是哪个? A. 郑州
B. 周地
C. 洛水
D. 京水 -
诗中提到的“田父”指的是: A. 村里的小孩
B. 回家的农夫
C. 诗人的仆人
D. 旅途的同伴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A. 描绘自然景象
B. 叙述旅行过程
C. 引用古代典故
D. 讲述个人经历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维与杜甫在孤独和思乡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宁静,而杜甫则更注重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挣扎。王维的诗风清新,杜甫则更显沉郁,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王维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