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

时间: 2025-01-10 19:04:57

龙砂铁马犯烟尘,迹近群鸥意倍亲。

风卷蓬根屯戊己,

月移松影守庚申。

韬钤岂足为经济,岩壑何尝是隐沦。

心许故人知此意,古来知者竟谁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龙砂铁马犯烟尘,
迹近群鸥意倍亲。
风卷蓬根屯戊己,
月移松影守庚申。
韬钤岂足为经济,
岩壑何尝是隐沦。
心许故人知此意,
古来知者竟谁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山中与朋友们夜坐的情景,听到边防不宁的消息。诗中提到龙砂铁马在烟尘中驰骋,接近群鸥的踪迹,心中倍感亲近。风卷起蓬根,时光在戊己之交,月光移过松影,守护着庚申的夜晚。韬光养晦又何尝能够算作经济之计呢?山岩深壑又何尝是隐退的归宿?我心中向故人表达这样的情意,古往今来,真正了解这种心思的人又有多少呢?

注释:

  • 龙砂铁马: 龙砂指的是龙山,铁马比喻战马,象征边防军队。
  • 犯烟尘: 形容战马在烟尘中奔腾,表现出战事的紧张。
  • 屯戊己: 戊己是干支纪年的两个地支,意味着时间的流逝。
  • 庚申: 代表一年中的一个时点,夜晚的意象。
  • 韬钤: 指隐匿和隐藏的意思,形容不愿意出头露面的心态。
  • 隐沦: 隐居和沉沦的意思,探讨是否真正能逃避世俗的喧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字飞卿,唐代著名诗人,以词名世,工于描写风景和抒发情感,常用细腻的笔触表现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边防不宁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借夜坐之际与友人共话,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诗人夜坐于山中,听闻边防动荡的背景,展现了对时局的深思与对故友的思念。开篇以“龙砂铁马犯烟尘”描绘出战事的紧张与混乱,通过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战马在烟尘中奔腾的气氛,仿佛战斗随时可能爆发。而“迹近群鸥意倍亲”则暗含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表现出在动荡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风卷蓬根屯戊己,月移松影守庚申”,则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宁静与流逝的时间,显示诗人在忧虑之余仍保持一份内心的平静,意象交错之间,渗透出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对过往的回忆。

诗的后半部分则深入探讨了隐退与经济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隐退生活的思考与困惑。“心许故人知此意,古来知者竟谁人”更是将主题升华,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对人与人之间心灵共鸣的思考。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忧伤而又深刻的情感基调,令人反思人世间的情感与理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龙砂铁马犯烟尘: 描述战马在战斗中的状态。
    2. 迹近群鸥意倍亲: 诗人心中对自然的向往与渴望。
    3. 风卷蓬根屯戊己: 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对未来的思考。
    4. 月移松影守庚申: 体现夜晚的宁静与守护之意。
    5. 韬钤岂足为经济: 探讨隐退生活的价值。
    6. 岩壑何尝是隐沦: 质疑隐退是否能逃避现实。
    7. 心许故人知此意: 表达对知音的思念。
    8. 古来知者竟谁人: 反思历史中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 修辞手法:

    • 比喻: “龙砂铁马”比喻战马,表现战争的紧张。
    • 对仗: 诗句之间韵律和谐,形成对称美。
    • 意象: 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与哲思。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在动荡的时代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对隐退生活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知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龙砂铁马: 战争与动荡,象征边防与国家安全。
  • 群鸥: 自然的安宁与和谐,象征诗人内心的渴望。
  • 月影松影: 代表时光流逝与内心的宁静,暗示诗人对未来的思考。
  • 岩壑: 象征隐退与世俗的隔离,反映诗人对生活选择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龙砂铁马”指的是什么?

    • A. 战马
    • B. 马车
    • C. 骏马
    • D. 驴子
  2. “心许故人知此意”表达了诗人对谁的思念?

    • A. 故乡
    • B. 知音
    • C. 自己
    • D. 战友
  3. 诗中提到的“庚申”是指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一种植物
    • C. 一年中的一个时点
    • D. 一种节日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温庭筠与李白的边塞诗对比:温庭筠在诗中更多表现出对故人的思念与哲思,而李白则常以豪放的笔触描绘边塞壮丽的景色。温庭筠的细腻与李白的奔放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两位诗人的不同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词集》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