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时间: 2025-01-11 01:31:18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 郭震 〔唐代〕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白话文翻译: 云朵在虚空中聚散无常,来来去去,我在闲暇之时倚着竹杖观赏。 它们不知自己是没有根基的物体,却能遮蔽月亮、遮挡星星,变化出无数形态。

注释:

  • 聚散:指云的形成和消散。
  • 虚空:天空。
  • 野人:诗人自指,表示自己是一个在野的闲人。
  • 筇:竹杖。
  • 无根物:指云,因为云没有固定的根基。
  • 蔽月遮星:形容云的遮蔽作用。
  • 作万端:形容云的变化多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震,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闲适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闲暇时观察云彩的情景,通过云的聚散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云为主题,通过描绘云的聚散变化,展现了自然的无常和人生的哲理。首句“聚散虚空去复还”直接点明了云的特性,即在空中不断聚散,来去无踪。次句“野人闲处倚筇看”则描绘了诗人的闲适状态,他倚着竹杖,静静地观察云的变化。后两句“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云虽然无根,却能遮蔽月亮和星星,变化出无数形态,这不仅是对云的描写,也是对人生无常和变化多端的隐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云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聚散虚空去复还”描绘了云的动态美,展现了云的自然特性。
  • 次句“野人闲处倚筇看”则通过诗人的动作,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和对自然的欣赏。
  • 后两句“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则通过云的特性,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比作“无根物”,形象地表达了云的特性。
  • 拟人:云被赋予了“蔽月遮星”的能力,使其具有了人的行为特征。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云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现象的无常和人生的哲理,即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中,人生亦是如此。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聚散、虚空、野人、筇、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 分析:这些词汇共同构建了云的意象,通过云的聚散、遮蔽和变化,传达了自然和人生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野人”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其他人 C. 隐士 D. 农民
  2. 诗中“无根物”指的是什么? A. 云 B. 树 C. 山 D. 水
  3. 诗中“蔽月遮星”形容的是什么? A. 云的变化 B. 云的遮蔽作用 C. 云的美丽 D. 云的移动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通过瀑布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山居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对比:

  • 李白《望庐山瀑布》与郭震《云》: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郭震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