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四月一日作》
时间: 2024-09-19 21:13: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月一日天,花稀叶阴薄。
泥新燕影忙,蜜熟蜂声乐。
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
芳节或蹉跎,游心稍牢落。
春华信为美,夏景亦未恶。
飐浪嫩青荷,重栏晚红药。
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
两地诚可怜,其奈久离索。
白话文翻译
四月的第一天,天空阴云密布,花儿稀疏,叶子稀薄。
泥土湿润,燕子的影子在忙碌,蜜蜂在花间嗡嗡作响,显得快乐。
麦风轻轻吹拂,稻田一片平静。
芳香的节气或许有些迟缓,我的游子之心也稍显忧伤。
春天的花朵确实美丽,夏天的景色也未必糟糕。
微风轻拂,嫩绿的荷花摇曳,栏杆上盛开的晚红的药草。
吴宫的风月真是美好,越郡的楼阁多得让人流连。
两地的思念实在令人可怜,但无奈时间久了难以相聚。
注释
- 四月一日天:指的是四月的第一天,暗示春天的气候和景色。
- 花稀叶阴薄:花朵稀少,树叶也显得稀薄,描写春天的景象。
- 泥新燕影忙:泥土湿润,燕子在忙碌地筑巢。
- 蜜熟蜂声乐:蜜蜂在花中采蜜,声音悦耳动听。
- 芳节或蹉跎:美好的节气可能会被耽误。
- 游心稍牢落:虽然心中游荡,但又有些忧伤。
- 吴宫好风月:指的是吴地的美好风光。
- 两地诚可怜:两地分隔,令人怜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感人至深著称,作品多描写社会民生、自然风光,以及个人情感。白居易的诗风清新而富有情感,尤其擅长叙事诗和乐府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四月,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春天是生命复苏的季节,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惆怅,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和微之四月一日作》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思念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花稀叶阴薄”描绘了四月初春的景象,虽然花朵不多,树叶也显得稀疏,但这并不影响春天的美丽。在“泥新燕影忙,蜜熟蜂声乐”中,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燕子和蜜蜂的忙碌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展现了农田的宽广与安宁。随后,诗人转向内心的感受,“芳节或蹉跎,游心稍牢落”,在美好的春日里,诗人却感到了一丝惆怅,因对友人的思念而心绪不宁。
最后,诗中提到“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展现了对美好风景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两地相隔的遗憾。整首诗在描绘春景的同时,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岁月的珍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月一日天,花稀叶阴薄。
描述四月初的天气,春意渐浓,但花儿和叶子显得稀疏,暗示春天尚在发展中。 -
泥新燕影忙,蜜熟蜂声乐。
燕子在新泥上忙碌地筑巢,蜜蜂在花中欢快地采蜜,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
描绘了麦田中微风轻拂,稻田一片宁静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恬静的田园气息。 -
芳节或蹉跎,游心稍牢落。
春天的美好时光可能会被耽误,诗人内心的游子之心也因思念而感到忧伤。 -
春华信为美,夏景亦未恶。
春天的花朵确实美丽,夏天的景色也未必差,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欣赏。 -
飐浪嫩青荷,重栏晚红药。
描绘了晚风轻拂嫩绿荷花和盛开的晚红药草,展现了春夏交替的美好景象。 -
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
提到吴地和越地的美丽风景,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两地诚可怜,其奈久离索。
最后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尽管有美好景色,但相隔的距离令人感到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泥新燕影忙”,以“影”比喻燕子的身影,生动形象。
- 拟人:如“蜜熟蜂声乐”,赋予蜜蜂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运用对仗,使得语言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色为背景,结合个人的思念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 蜜蜂:象征勤劳与丰收。
- 麦田与稻田:象征农田的宁静与安详。
- 荷花与药草:象征春夏的美好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泥新燕影忙”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燕子在筑巢
- B. 燕子在飞翔
- C. 燕子在觅食
-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无聊
-
“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中的“吴宫”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江南
- B. 北方
- C. 西域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的诗作都关注社会民生,但白居易的风格更为通俗易懂,而杜甫的诗作则更注重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对比两者在春天描写上的不同,可以感受到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