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山》

时间: 2025-01-11 02:39:25

□望临碧空。

【禺页】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

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

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

相思几时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夫山
作者:李白 〔唐代〕

望临碧空。
禺页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
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
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
相思几时歇。

白话文翻译:

在蔚蓝的天空下遥望,
那离别的愁绪如禺月般怨恨。
江边的草不知道愁苦,
山岩的花朵只争相开放。
云与山层层相隔,
音信却断绝于千里之外。
春天过去,秋天又来,
相思的苦楚何时才能停止?

注释:

  • 望临:远望,注视。
  • 禺页:指一种鸟,象征离别的怨恨。
  • 江草:江边的草,象征自然的无情。
  • 岩花:山岩上的花,象征生命的顽强。
  • 云山:形容层叠的山和云,象征阻隔。
  • 音信:音讯,信件。
  • 相思:思念,特别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典故解析:

“望夫山”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女性对远方丈夫的思念。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离别后的无奈与相思的苦楚,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风豪放,想象丰富,常以豪情壮志和个性自由著称。

创作背景:

《望夫山》创作于李白游历期间,可能受到了他与友人或爱人离别的情境影响。诗中流露出对离别的伤感和对爱情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普遍心情。

诗歌鉴赏:

《望夫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李白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感伤和对爱人的思念。诗的开头“望临碧空”,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辽阔的天空画面,给人一种广阔的视觉感受,恰如其分地引出后面的情感波动。接下来的“禺页怨情感离别”,则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流露出一种怨愤与无奈。

李白通过“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无情与人类情感的脆弱。江边的草和山岩上的花各自生长,却无法理解人类的愁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随后的“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更是将思念的距离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的“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一句,深刻地表达了相思之苦的无尽与时间的流逝,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望临碧空:远望蓝天,表现出一种渴望与惆怅的情绪。
  2. 禺页怨情感离别:像鸟儿一样,因离别而心生怨恨,暗示对恋人的深情。
  3. 江草不知愁:自然界的草木不懂人类的愁苦,表达人与自然的隔阂。
  4. 岩花但争发:岩石上的花依旧争先恐后地开放,象征生命的顽强。
  5. 云山万重隔:层层的云山相隔,说明思念的距离。
  6. 音信千里绝:音信断绝,表现出对远方亲人的担忧。
  7. 春去秋复来:季节更替,时间流逝,暗示思念的漫长。
  8. 相思几时歇:抒发对相思之苦的无奈与渴望得到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情感比作“禺页”,形象而生动。
  • 对仗:诗中“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展示了对仗工整的美感。
  • 拟人:草和花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人在面对离别时内心的苦楚与无奈。李白通过自然的景象反映出人类情感的深邃,揭示了时间、空间与情感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碧空:象征广阔与无尽的思念。
  2. 江草:自然的无情,表现人的孤独。
  3. 岩花:生命的顽强,象征希望。
  4. 云山:象征障碍与阻隔,体现思念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李白在《望夫山》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别与思念
    C. 愤怒
    D. 自然的美

  2. 填空题:诗中“音信千里绝”反映了( )。

  3. 判断题:诗中的“江草”能理解人的愁苦。 (对/错)

答案:

  1. B. 离别与思念
  2. 对离别的无奈与隔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相思》(王维)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望夫山》都涉及思念的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强调对爱人的思念。两首诗都使用了自然意象来传达情感,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