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中孚南归》
时间: 2025-01-10 22:46: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琵琶峡口月溪边,玉乳头佗忆旧川。一锡冷涵兰径路,片帆香挂橘洲烟。苔封石锦栖霞室,水迸衣珠喷玉蝉。莫道翩翩去如梦,本来吟鸟在林泉。
白话文翻译
在琵琶峡口和月溪边,僧人怀念着旧时的河流。他的锡杖在兰花小径上显得冷清,帆船在橘洲的烟雾中飘香。青苔覆盖的石头像是锦绣,栖霞的房间里,水珠像喷出的玉蝉。不要说他的离去像梦一样轻盈,他本就是那林泉中吟唱的鸟。
注释
- 琵琶峡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 月溪:月光下的溪流,形容景色幽美。
- 玉乳头佗:僧人的自称,佗为僧人的谦称。
- 一锡:僧人所持的锡杖。
- 兰径路:长满兰花的小径。
- 片帆:指船上的帆。
- 橘洲烟:橘洲上的烟雾,橘洲可能指某个长满橘树的地方。
- 苔封石锦:青苔覆盖的石头,形容石头上的青苔像锦绣一样美丽。
- 栖霞室:僧人居住的房间,栖霞形容房间幽静美丽。
- 水迸衣珠:水珠喷溅,形容水珠像珍珠一样。
- 喷玉蝉:形容水珠喷溅的声音像玉蝉鸣叫。
- 翩翩去如梦:形容僧人离去的样子轻盈如梦。
- 本来吟鸟在林泉:僧人本就是那林泉中吟唱的鸟,比喻僧人回归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谭用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僧侣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南归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僧人对旧地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南归的情景,通过对琵琶峡口、月溪、兰径、橘洲等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氛围。诗中“一锡冷涵兰径路,片帆香挂橘洲烟”等句,运用了对仗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僧人的离去被形容为“翩翩去如梦”,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整首诗情感基调平和而深沉,体现了僧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旧地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琵琶峡口月溪边:开篇点明地点,琵琶峡口和月溪边,营造出一种幽美的意境。
- 玉乳头佗忆旧川:僧人怀念旧时的河流,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 一锡冷涵兰径路:锡杖在兰花小径上显得冷清,形容僧人的孤独。
- 片帆香挂橘洲烟:帆船在橘洲的烟雾中飘香,形容景色的美丽。
- 苔封石锦栖霞室:青苔覆盖的石头像锦绣,栖霞的房间幽静美丽。
- 水迸衣珠喷玉蝉:水珠喷溅,形容水珠像珍珠一样,声音像玉蝉鸣叫。
- 莫道翩翩去如梦:不要说僧人离去的样子轻盈如梦,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 本来吟鸟在林泉:僧人本就是那林泉中吟唱的鸟,比喻僧人回归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苔封石锦”、“水迸衣珠喷玉蝉”等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 对仗:如“一锡冷涵兰径路,片帆香挂橘洲烟”等句,运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僧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旧地的怀念,体现了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峡口:幽美的地点。
- 月溪:月光下的溪流,幽美。
- 兰径路:长满兰花的小径,幽静。
- 橘洲烟:橘洲上的烟雾,美丽。
- 苔封石锦:青苔覆盖的石头,美丽。
- 栖霞室:僧人居住的房间,幽静美丽。
- 水迸衣珠:水珠喷溅,美丽。
- 喷玉蝉:水珠喷溅的声音,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锡冷涵兰径路”中的“一锡”指的是什么? A. 僧人的锡杖 B. 一条小溪 C. 一片云彩 D. 一只鸟
-
诗中“片帆香挂橘洲烟”中的“橘洲烟”指的是什么? A. 橘洲上的烟雾 B. 橘洲上的云彩 C. 橘洲上的花朵 D. 橘洲上的石头
-
诗中“莫道翩翩去如梦”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僧人离去的样子轻盈如梦 B. 僧人离去的样子沉重如梦 C. 僧人离去的样子快速如梦 D. 僧人离去的样子缓慢如梦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写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丽。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描写江畔寻花的情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谭用之《送僧中孚南归》:两首诗都描写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注重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谭用之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旧地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对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和解析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