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馀香伴月明,一觞亦足畅幽情。
青楼夜半琵琶语,不说人间有此清。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九日的节日里,余香伴随着明亮的月光,一杯酒就足以表达心中的幽情。
深夜的青楼里,琵琶声悠扬,不必提及人间还有如此清幽的情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 馀香:指过节后的香气,暗指节日的余韵。
- 一觞:一杯酒。
- 畅幽情:畅快地表达内心的幽情。
- 青楼:指妓院,古时文人雅士常在此地吟唱作乐。
- 琵琶:一种传统乐器,常用于伴奏。
典故解析:
- 九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常与登高、饮酒、赏菊等活动相关。
- 青楼:古代青楼文化的象征,往往与文人的风雅生活相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本,金朝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常有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在节日中与友人共饮的情景,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清幽情趣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节奏流畅,意境悠远,展示了诗人对重阳节的独特感受。开头用“九日馀香伴月明”描绘了节日的余韵与宁静的夜晚,月光下的香气仿佛在延续着节日的气氛,这种意象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美好。接下来的“一觞亦足畅幽情”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情感的捕捉,一杯酒便能倾诉心中幽情,突显了饮酒的雅致与情感的深厚。
后半段转向青楼,描绘出深夜琵琶声的悠扬,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宛如在喧嚣中寻得一隅清静。诗人并不直接提及人间的繁杂,而是通过“青楼夜半琵琶语”的描绘,暗示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在繁华背后,仍有清幽的存在。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节日氛围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清幽情趣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豁达而又细腻的情感世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馀香伴月明:描写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余香,月光明亮,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一觞亦足畅幽情:表达了在如此氛围中,喝一杯酒就足以畅快地表达内心的幽情。
- 青楼夜半琵琶语:夜深人静时,青楼中传出琵琶的声音,增添了诗的情调。
- 不说人间有此清:暗示世间的繁杂与喧嚣,诗人选择不提,反而让这种清幽显得更为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节日的香气比作心中情感的寄托。
- 对仗:前后句形成和谐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隐喻:青楼的琵琶声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珍视与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在繁华与喧嚣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日:象征着传统节日,代表团圆与思念。
- 月明:象征着清冷与宁静,营造出诗中氛围。
- 青楼:代表着社会的另一面,蕴含着复杂的人情世故。
- 琵琶:象征着音乐与艺术,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重阳节
- D. 端午节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A. 古筝
- B. 琵琶
- C. 二胡
- D. 箫
-
诗人通过哪种情景表达内心的幽情?
- A. 一觞酒
- B. 一首诗
- C. 一幅画
- D. 一段舞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对比张本的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描绘了节日与自然的美,但张本更注重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结合了对时局的感慨,表现出更为沉重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名作解析》
- 《金朝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