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槿树》

时间: 2025-01-10 22:44:57

绿影竞扶疏,红姿相照灼。

不学桃李花,乱向春风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槿树
张文姬 〔唐代〕
绿影竞扶疏,红姿相照灼。
不学桃李花,乱向春风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两棵槿树的美丽景象:它们的绿叶繁茂,互相交错,红色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诗人指出,这些槿花并不像桃花和李花那样,随风飘落得如此纷乱。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槿树:指两棵槿树,槿树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树木。
  • 绿影:绿色的树影,形容树叶繁茂。
  • 扶疏:形容枝叶繁盛,茂密。
  • 红姿:红色的花姿,指槿花的美丽姿态。
  • 相照灼:彼此映照,灼灼生辉。
  • 不学桃李花:不效法桃花和李花,暗指槿花的独特性。
  • 乱向春风落:随风而落,形容花瓣飘散。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桃李,是指古代常用来象征美丽的花朵,桃花和李花因其花瓣随风飘落而被称颂。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槿花的独特之处,强调它们不随风而散的特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文姬,唐代女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她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且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在唐代,女性诗人的地位逐渐提高,张文姬作为其中一位,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创作的包容与鼓励。

诗歌鉴赏

《双槿树》是一首描写自然美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槿树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诗的开头以“绿影竞扶疏”入手,生动地描绘了槿树在阳光下的繁茂景象,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接着“红姿相照灼”又进一步刻画了槿花的绚丽,红色的花朵与绿色的树叶交相辉映,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诗的最后两句“不学桃李花,乱向春风落”,则以桃花和李花为例,传达出槿花的独特性。桃李花因其花瓣随风飘落而给人以柔美的印象,而槿花却并不效仿这种特性,显得更加稳重与坚韧。此处,诗人不仅展示了槿花的外在美,更引申出一种内在的坚持与独立,反映了作者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与珍视。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雅的气质,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蕴含了对生命独立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视角与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影竞扶疏:描绘槿树繁茂的叶子在阳光下投射出的绿色影子,生动形象。
  2. 红姿相照灼:红色的槿花与绿色的叶子相互映衬,显得灼灼生辉,体现了色彩的对比美。
  3. 不学桃李花:强调槿花的独特,不随同桃花和李花的方式而飘落。
  4. 乱向春风落:描写桃李花随风飘落的情景,与槿花的坚韧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绿影”和“红姿”形象地比喻槿树与槿花的美丽。
  • 对仗:诗句“绿影竞扶疏,红姿相照灼”中,前后句在结构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衬:通过与桃李花的对比,突显槿花的独特特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槿花的坚韧与独特象征着一种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精神,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槿树:象征生命的繁盛与坚韧。
  • 绿影:象征生机与活力。
  • 红姿:象征美丽与绚烂。
  • 桃李花:象征柔美与随性。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象征着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特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绿影”指的是什么?
    A. 槿树的花朵
    B. 槿树的叶子
    C. 桃李的花瓣

  2. “不学桃李花”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槿花没有桃李花美
    B. 槿花不随风飘落
    C. 桃李花比槿花多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春晓》孟浩然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两者皆描绘自然景象,但张文姬的《双槿树》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与内在的坚韧,而李白则在壮阔的自然中表现豪放与洒脱。两者虽然风格迥异,但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寄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