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女冠子·四月十七
作者:韦庄 〔唐代〕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白话文翻译
在四月十七这一天,正好是去年今天我与你分别的日子。
我忍住眼泪假装低着头,脸上带着羞怯,半掩着眉头。
我不知道我的灵魂已经断了,只剩下梦境伴随着我。
除了那天边的明月,没有人知道我的心情。
注释
- 女冠子:一种古代的词牌名,常用于表达女性的情感。
- 忍泪佯低面:忍住眼泪假装低头,表现出内心的悲伤与羞涩。
- 半敛眉:半掩眉头,形容羞怯和忧愁的状态。
- 魂已断:指灵魂已失去,形容对离别的极度悲痛。
- 空有梦相随:虽然有梦陪伴,但梦境无法改变现实的孤独。
- 除却天边月:除了天边的明月,没有人能理解她的感情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唐代诗人,擅长词,尤以情词见长,作品常表达离愁别绪,情感细腻。韦庄的词风清新,情感真挚,常常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女冠子·四月十七》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离别的深刻描绘,反映了当时人们情感的脆弱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女冠子·四月十七》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尽思念与哀伤。通过细腻的描写,韦庄将四月十七这个特殊的日子与自己往年的离别相联系,形成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状的感慨。开头的“忍泪佯低面”,展现了深厚的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当下的苦楚。情感的压抑与无奈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
“魂已断,空有梦相随”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绝望与孤独,梦境成为了唯一的慰藉,但梦中的相随并不能弥补现实的失落。最后一句“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则将情感的孤独推向极致,只有那遥远的明月可以见证她的情感,而其他人却对她的悲伤一无所知。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月亮作为孤独的象征,既是思念的寄托,也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韦庄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将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这首词成为唐代词作中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 诗人以四月十七为时间节点,回忆起去年的分别,感情真挚而沉重。
-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 描述了离别时的内心挣扎,虽然忍住泪水,却无法掩饰内心的羞涩与悲伤。
-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 表达了对离别的深痛,灵魂似乎已经断裂,只有梦境陪伴着她,显示出对过去的依恋。
-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 结尾强调了孤独,唯有明月见证她的情感,其他人对此毫不知情,增加了悲伤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唯一的知己,象征孤独与思念。
- 拟人:通过“梦相随”表现梦境如同陪伴的人,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词句的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主要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怀念与无奈,展现了个人情感的脆弱与孤独。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将自身的痛苦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四月十七:象征着离别的时间节点,承载着回忆与思念。
- 泪水:表现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 明月:象征孤独和思念,成为唯一的倾诉者。
文化内涵
诗中提到的明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常与思念、孤独关联,被视为情感寄托的象征,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四月十七”象征什么?
A. 新的开始
B. 离别的回忆
C. 朋友相聚
D. 春天的到来 -
“忍泪佯低面”中的“佯”是什么意思?
A. 真实
B. 假装
C. 忍耐
D. 哭泣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离愁别绪
C. 爱情的甜蜜
D. 对未来的向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离愁别绪和对过去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对亲情的思念与离别的感伤。
诗词对比
- 韦庄与李清照:两位诗人都善于表达离愁,但韦庄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而李清照则更多描写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